病证名。见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。指七情过度,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肝病源流》:“一曰气郁,由大怒气逆,或谋虑不决,皆令肝火动甚,以致胠胁肋痛,宜沉香降气散、枳壳煮散、枳壳散、桂枝汤、小龙
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即赤小豆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扶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辨痛证的一种说法。快与痛相对而言。指外部疼痛而内无疼痛,表示邪气实于外。《难经·四十八难》:“外痛内快,为外实内虚。”
古病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六。即脾疸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。扁鹊的弟子,详见子阳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文炳条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首论气为上膈之证,故名。内容从气为上膈、虫为下膈两方面作为讨论的纲领,着重阐述膈证中属于虫痛的病因、症状和疗法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四。即杏仁煎第一方,见杏仁煎条。
同破瘀消癥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