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野灯草

野灯草

药材名称野灯草

拼音Yě Dēnɡ Cǎo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灯心草科植物小灯心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ncus bufonius L.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灯心草一年生草本,高5-20cm。须根细弱。茎直立或斜升,基部常红褐色。叶基生和茎生;叶片多少扁压,线状,长2-5cm,宽约1mm。花在小枝顶排成疏松或紧密的二歧来聚花序;花长3-7mm,有3片卵形膜质苞片;花被6,外轮3,被针形,先端尖,有膜质边缘,内轮3,几全为膜质,先端较钝;雄蕊6,长为花被片之半,花药长为花丝的1/3-1/2。蒴果三角状长圆形,几与内轮花被片等长。种子倒卵形,长约0.4mm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河岸或池沼旁的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我国长江以北及四川、云南等地有分布。

化学成分含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glucosi-de)β-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隐黄质(cryptoxanthin),异堇黄质(auroxanthin),新费质(neoxanthin),毛茛黄质(flavoxanthin),菊黄素(chrysanthemaxanthin),堇黄质(violaxanthin),5,8-环氧-α-胡萝卜素(α-carotene-5,8-epoxide)及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及豆甾醇(stigmasterol)。

性味苦;凉

功能主治清热;通淋;利尿;止血。主热淋;小便涩痛;水肿;尿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6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虎肚

    药材名称虎肚拼音Hǔ Dù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胃。剖取虎肚后。洗净,烘干,切块。生境分部产东北及华南各地。性状为方形块状物,约1.5厘米见方;质如皮状,黄色,有腥气。功能主治治反胃

  • 枇杷木白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枇杷木白皮药材名称枇杷木白皮拼音Pí Pá Mù Bái Pí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茎干的韧皮部。功能主治①《千金

  • 茅栗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茅栗药材名称茅栗拼音Máo Lì别名野栗子、金栗、野茅栗、毛栗来源壳斗科茅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,以根、果实入药。生境分部河南、陕西及长

  • 糯米泔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糯米泔药材名称糯米泔拼音Nuò Mǐ Gān别名粘米泔水(《本草述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淘洗糯米时,第二次滤出的米泔水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

  • 坠桃草

    药材名称坠桃草拼音Zhuì Táo Cǎo别名一根葱、秤砣草、双肾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葱叶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crotis unifolia(Forst)Reichb.f.采收和储藏

  • 冬葵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冬葵根药材名称冬葵根拼音Dōnɡ Kuí Gēn别名葵根(《本草经集注》),土黄耆(《滇南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。性味甘辛,寒。①《别录》:&q

  • 柘耳

    药材名称柘耳拼音Zhè ěr别名柘黄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寄生于柘树上的木耳。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"木耳"条。功能主治治肺痈咳嗽,脓血腥臭。不问脓成未成,用柘耳一两研末,糊丸如

  • 梵天花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梵天花根药材名称梵天花根拼音Fàn Tiān Huā Gēn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。性味甘苦,温。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温。"

  • 大膜盖蕨

    药材名称大膜盖蕨拼音Dà Mó Gài Jué英文名Immersed Leucostegi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植物大膜盖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ucosteg

  • 金橘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橘露药材名称金橘露拼音Jīn Jú Lù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果实的蒸馏液。性味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甘苦。"功能主治《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