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金沸草散

金沸草散

唐·孙思邈《千金翼方》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金沸草前胡甘草(炙),各一钱。麻黄(去节)、芍药,各一钱半。荆芥穗、半夏,各二钱。

功能主治治肺经受风,头目昏痛,咳嗽声重,涕唾稠粘及时疫寒热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三片,红枣一枚,煎至一钟,不拘时服。

摘录唐·孙思邈《千金翼方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旋覆花(去梗)、麻黄(去节)、前胡(去芦),各三两。荆芥穗四两,甘草(炒)、半夏(汤洗七次.姜汁浸)、赤芍药,各一两。

炮制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治风化痰,除头目昏痛,颈项强急,往来寒热,肢体烦疼,胸膈满闷,痰涎不利,咳嗽喘满,涕唾稠粘,及治时行寒疫,壮热恶风。

用法用量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入生姜三片,枣一个,同煎至八分,去滓,温服,不计时候。有寒邪则汗出,如风盛则解利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博济方》卷一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荆芥穗120克旋复花90克前胡90克半夏30克(洗净,姜汁浸)赤芍药30克麻黄(去节)90克甘草30克

制法上药七味同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,恶寒发热,头目昏痛,颈项强急,肢体烦疼,胸膈满闷,咳嗽喘满,痰涎不利,涕唾稠粘。

用法用量每服6克,用水150毫升,人生姜大枣,同煎至90毫升,热服。如汗出,并三服。有寒气则出汗,如风盛则解利。

摘录博济方》卷一

类证活人书》卷十七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前胡90克荆芥120克半夏30克(净洗,姜汁浸)赤芍药60克细辛30克甘草(炙)30克旋复花90克

制法上药捣罗为末。

功能主治治伤寒中脘有痰,令人壮热,头痛,项筋紧急,时发寒热。

用法用量每服6克,水300毫升,生姜5片,枣子1枚,同煎至180毫升,去滓热服,未知再服。

摘录类证活人书》卷十七

《麻症集成》卷四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金沸草前胡黄芩枳壳桔梗赤芍荆芥橘红麻黄甘草

功能主治肺伤风,头目昏痛,咳嗽多痰。

用法用量生姜水,煎服。

摘录《麻症集成》卷四

《治疫全书》卷四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、赤苓、甘草、杏霜。

功能主治风温,咳嗽多痰,上气喘促。

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,水煎服。

摘录《治疫全书》卷四

《四明心法》卷三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金沸草前胡麻黄荆芥穗、黄芩甘草

功能主治咳嗽初起。年壮力盛即久亦可用。

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,水煎服。

摘录《四明心法》卷三

《济阳纲目》卷六十一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旋覆花2钱,前胡1钱,赤芍药(煨)1钱,山栀1钱,桑白皮(炒)1钱,荆芥穗1钱,黄芩1钱,橘红1钱,甘草5分,阿胶

制法上锉散。

功能主治热嗽有血。

用法用量方中阿胶用量原缺。

痰盛;加瓜蒌、贝母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六十一

《活人书》卷十七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前胡3两,荆芥4两,半夏1两(洗净,姜汁浸),赤芍药2两,细辛1两,甘草(炙)1两,旋覆花3两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伤寒中脘有痰,令人壮热,头痛,项筋紧急。

用法用量方中赤芍药,《医方集解》引作“赤茯苓”。

各家论述医方集解》:此手太阴药也。风热上壅,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;痰涎内结,前胡,旋覆消痰而降气,半夏燥痰而散逆;甘草发散而和中;茯苓行水;细辛温经;盖痰必挟火而兼湿,故下气利湿而证自平。茯苓用赤者,入血分而泻丙丁也。

摘录《活人书》卷十七

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二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金沸草荆芥前胡麻黄半夏桂枝干姜、五味、甘草细辛杏仁枳壳桔梗

功能主治冷痰哮喘,冷而淋背,多吐冷沫,舌上白苔。

用法用量喘甚,加姜汁磨木香汁半杯。

摘录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二

普济方》卷三八七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荆芥穗1两,麻黄(去节)5钱,北柴胡5钱,旋覆花5钱,半夏(汤泡)2钱半,赤芍药2钱半,甘草2钱半。

制法上锉。

功能主治伤风,鼻塞流涕,痰壅热嗽。

用法用量生姜、桑白皮煎,食后服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三八七

《便览》卷二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旋覆花(去梗)1两,荆芥穗4两,麻黄(去节)1两,杏仁(不去皮尖)1两,甘草(生)1两,赤芍1两,半夏(姜制)1两。

功能主治感冒寒邪,鼻塞声重,咳嗽不已;肺经受风,头目昏痛,咳嗽声重,涕唾稠粘;时行寒疫,壮热恶风,或头痛身痛。

用法用量上药每服5钱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水煎服。

摘录《便览》卷二

《博济》卷一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别名金沸草

处方荆芥穗4两,旋覆花3两,前胡3两,半夏1两(洗净,姜汁浸),赤芍药1两,麻黄(去节)3两,甘草1两(炙)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伤寒感冒,发热恶寒,无汗恶风,肢体疼痛,鼻塞声重,咳嗽不已,痰涎不利,胸膈满闷;及外感风寒,齿浮,舌肿,牙痛。伤寒壮热,风气壅盛,头目心胸不利,妇人血风潮发,丈夫风气上攻,状如中脘有痰,令人壮热,头疼项筋紧急,时发寒热,皆类伤风,有寒气则出汗,如风盛则解利。头目昏痛,颈项强急,往来寒热,咳嗽喘满,涕唾稠粘,及时行寒疫,壮热恶风。风寒伤于心脾,令人憎寒发热。

用法用量金沸草汤(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)。《三因》本方用法:每服四大钱,水一盏半,姜七片,枣二个,煎七分,去滓,漱口,吐一半,吃一半。

注意煎液用细绢滤过,免毛射肺,致咳嗽不已。

各家论述《医林纂要》:金沸草咸苦微辛,其花午开子落,与半夏意同而轻浮,上入于肺,苦能泄热气,咸能化痰结,辛能行痰湿,凡痰饮之逆于肺者,此能降而泄之;前胡甘苦微辛,能降泄高亢之气,而疏畅下行之滞,主下气行痰;麻黄以大开腠理而泄其风;荆并辛苦而性上浮,祛头面之风,去经隧之湿,此方盖以此为君药,以兼去风痰,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肺,而后乃降而下坠其痰也;赤芍药酸干泻肝敛阴,且监麻黄之过散,用赤者以行水分收痰湿也;轻用半夏者,以风则夹相火也,然必用之者,非此不足以通滞行痰也。金沸草轻虚,此以行于下所以助之;甘草以厚脾土,以缓肝急。

临床应用1.舌肿:辛未年,有人患舌肿如吹,满塞其中,粥药不入,其势甚危。大煎一剂,乘热以纸笼气,熏之遂愈。

3.牙疼:一妇人牙疼,治疗不愈,致口颊皆肿,亦以此药熏漱而愈。

摘录《博济》卷一

普济方》卷一六五引《鲍氏方》:金沸草散

药方名称金沸草散

处方荆芥4两,旋覆花3两,前胡3两,麻黄3两,甘草1两半,半夏1两半,赤芍药1两半,细辛1两半,五味子1两半,杏仁1两半。

制法上为散。

功能主治热多,头目昏重,痰涎壅塞,大便坚而渴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煎服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六五引《鲍氏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枣汤

    药方名称枣汤处方枣(去核)一斤,生姜(洗.切)五斤,甘草(炙)三斤。炮制上三味一处拌匀,用盆器盛贮,以布盖罨一宿,焙干,捣为末。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,干呕恶心,胁肋胀满,不美饮食。常服健脾胃,顺气进食。

  • 草乌头膏

    药方名称草乌头膏别名乌头膏处方草乌头半两,细辛(去苗叶)半两,蛇床子半两,独活(去芦头)半两,吴茱萸半两,葱(切,研)20茎,生姜(切,研)4两。制法上除姜、葱别研外,为末,和匀再研。功能主治伤折恶血

  • 神仙一醉忍冬汤

    药方名称神仙一醉忍冬汤处方银花藤蒲公英各30克没药(去油)乳香(去油)雄黄各6克制法上药用酒1瓶,入内封固,煮千余沸,再加白蜜120克,生葱7根,再煮数沸,去葱。功能主治治痈疽肿疡。用法用量尽量饮醉,

  • 好乳汤

    药方名称好乳汤处方人参1钱,人乳1钟,桔梗1钱,枇杷叶3片。药理作用‘功能主治养浆。主痘浆已起。用法用量上药共煎,去滓服。摘录《痘疹仁端录》卷九

  • 葫芦粥

    药方名称葫芦粥处方陈葫芦粉(越陈越好)10~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先将粳米、冰糖同入砂锅内,加水500克,煮至米开时,加陈葫芦粉,再煮片刻,视粥稠为度。功能主治利水消肿。适用于肾炎及心脏病水肿、

  • 蒜连丸

    药方名称蒜连丸处方黄连(晒干,为末)独头蒜1颗(煨热,取肉,研细)制法上入米醋少许,捣和为丸,梧桐子大,晒干。功能主治清肠解毒。治诸血妄行,脏毒下血。用法用量每服30~40丸,陈米饮下。摘录《仁斋直指

  • 姜糖饮

    《儿科证治简要》:姜糖饮药方名称姜糖饮处方生姜3~5片 红糖3~6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,暖血益胃。治不乳症。先天虚寒或后天为寒邪所伤,致脾阳不振,运化失职,出生后二三日内不吮乳,面色灰暗或微青,四肢发凉

  • 鸡草汤

    药方名称鸡草汤处方鸡肠草1两,白矾(碎)1两,诃黎勒皮1两,茴香子1两,旱莲子1两,晚蚕沙1两,青盐1两,茜根1两,皂荚1两,麻(米凡)半两。制法上除矾并青盐、茴香、蚕沙外,各锉长半寸,用藏瓶一枚,开

  • 降压汤1号

    药方名称降压汤1号处方紫贝齿15g(先煎),紫石英9g(先煎),磁石30g(先煎),生石决明30g(先煎),夏枯草15g,菊花9g,钩藤12g,白芍12g,生地9g,元参18g,山栀9g,牛膝12g。

  • 鸡苏丸

   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三:鸡苏丸药方名称鸡苏丸处方鸡苏叶250克荆芥穗30克防风(去芦头)30克黄耆(生用)生干地黄桔梗(去芦头,炒)各15克甘草川芎甘菊花各7.5克 脑子1.5克(别研)制法上药为细末,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