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锡叶藤

锡叶藤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锡叶藤

药材名称锡叶藤

拼音Xī Yè Ténɡ

别名涩叶藤、糙米藤、水车藤

来源五桠果科(锡叶藤科)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(Lour.)Hoogl.;毛果锡叶藤T. scandens (L.)Merr.,以根、叶、藤入药。

原形态叶面粗糙,可供擦锡器和工具,故有“锡叶藤”之称。

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

性味酸、涩,平。

功能主治收敛止泻,消肿止痛。主治腹泻,便血,肝脾肿大,子宫脱垂,白带,风湿关节痛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。

复方腹泻:锡叶藤5钱,大飞扬1两,水煎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锡叶藤

药材名称锡叶藤

拼音Xī Yè Ténɡ

别名锡叶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涩藤、涩沙藤(《陆川本草》),涩叶藤(《海南植物志》),大涩沙、涩谷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水车藤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
来源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

原形态藤本,长3~5来或更长。小枝粗糙,被紧贴的疏毛或无毛。叶互生,革质,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,长3~15厘米,宽2~7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渐狭,边缘有波状小锯齿威全缘,两面均粗糙,几无毛或有极稀刚伏毛;叶柄长6~20毫米,有较多刚伏毛。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;花白色,极香,径6~8毫米;苞片和小苞片线形,被缘毛,外面被疏毛;萼片5,近圆形,具缘毛,宿存;花瓣3,卵圆形,无毛;雄蕊多数,花丝上部扩大。蓇葖果长圆状卵形,褐黄色而光亮,先端有宿存花柱而呈喙状。种子黑色,球形。花期夏月。

生境分部生灌丛或疏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锡叶藤属的多种植物含异鼠李素、鼠李素、杜鹃黄素、鼠李柠檬素等甲基黄酮醇类。

性味《陆川本草》:"性凉,味苦涩。"

功能主治治肠炎,痢疾,脱肛,遗精,跌打。
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叶:治红白痢。"

②《陆川本草》:"叶:止泻止血,生肌收口。治腹泻,渍疡。"

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根:治脱肛,子宫下垂,久痢,遗精,跌打。"

④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收敛,止泻,固精。治肠炎腹泻,肝脾肿大,遗精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复方治红白痢:锡叶一两。分三次煎服。如仍未愈,再用二钱,和木棉花二钱,扭肚藤二钱,服一、二次。湿热痢亦可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锡叶藤

药材名称锡叶藤

拼音Xī Yè Ténɡ

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Asian Tetracera

别名锡叶、涩藤、涩沙藤、水车藤、雪藤、糙米藤、擦锡藤。

出处出自广州部队〈常用中草经手册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和行叶锡时藤的根或茎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Tetracera asiatica(Lour.)Hoogl2.Tetracera scandens(L.)Merr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切段,晒干。

原形态锡叶藤 常绿木质藤本,长3-7m或更长,多分枝。枝条粗糙,嫩枝被毛,老枝秃净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1.5cm,有较多刚伏毛;叶革质,极粗糙,长圆形、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4-14cm,宽2-5cm,先端钝或稍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常不等侧,中部以上边缘有小锯齿,两面被刚毛和短刚毛,用手触之有极粗糙25cm,被柔毛;苞片1个,长4-6mm;小苞片长1-2mm;花多数,直径6-8mm;萼片5,离生大小不等,长4-5mm,无毛,公边缘有睫毛;花瓣3,卵圆形,与萼片近等长,白色;雄蕊多数,心皮1,无毛,花柱突出雄蕊之外。蓇葖果长约1cm,成熟时黄红色,有残存花柱。种子1,黑色,基部有碗状假种皮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
毛叶锡叶藤 本种和锡叶藤很相似,主要区别点为:本种的心皮显着被毛,萼片及叶片下面带有柔毛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生于低海拔的荒山、疏林地和灌丛中。

2.生于山坡、山谷、疏林或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广东、海南、广西云南等地。

2.分布于云南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直或略弯曲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灰棕色,具浅纵沟和横向裂纹,栓皮极易剥离;剥离栓皮的表面呈淡棕红色,具浅纵沟和点状细根痕。质硬,断面木部灰棕色,射线淡黄棕色,有众多小孔。气微,味微涩。

叶卷曲或皱折,平展后呈长圆形,先端尖,基部近阔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具锯齿,上面灰绿色下面浅绿色,叶脉下面突出,两面密布小突起,粗糙似砂纸;叶柄长约1.5cm,腹面具沟。薄革质。气微涩。

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由数条宽窄相间排列的木栓细胞带组成,宽带的细胞壁厚,纹孔明显。韧皮部有石细胞与含晶细胞,石细胞类圆形,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,含晶细胞较大,含草酸钙针晶束。形成层不明显。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;木射线细胞壁稍厚,纹孔明显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
叶表面观:上、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状弯曲。上表皮非腺毛两种均为单细胞,一种单个散在,长150-650μm,基部直径35-60μm,壁厚约18μm,层纹明显,通常仅见断后残存的基部;另一种为刺状毛,直径18-30μm,极短,顶面观呈两个同心环,常2-6个聚集。下表皮刺状毛常3-8个聚集;气孔平轴式。

叶横切面:上、下表皮细胞均为1列,类方形或长方形,排列紧密,其间嵌生短刺状毛。毛呈圆锥状,先端突出叶表面,壁厚,层纹明显,胞腔小。

化学成分毛叶锡叶藤含羽扇豆醇(lupeol),白桦脂醇(betulin),白桦脂醇(betulinic acid)及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等三萜类化合物。

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,加乙醇回流1h,滤过。滤液浓缩至膏状,加2%盐酸溶,滤过。取滤液2ml,滴加浓盐酸2滴,再加镁粉少许,溶液呈红色。(检查黄酮)

性味酸;涩;平

归经肝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收涩固脱;消肿止痛。主久泻久痢;便血;脱肛;遗精;白带;子宫脱垂;跌打肿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茎、叶9-30g,大剂量可用至60g;根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叶、茎藤,煎水洗;或鲜叶捣敷。

复方治红白痢: 锡叶一两。分三次煎服。如仍末愈,再用二钱,和木棉花二钱,扭肚藤二钱,服一、二次。湿热痢亦可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各家论述1.《岭南采药录》:叶:治红白痢。

2.《陆川本草》:叶:止泻止血,生肌收口。治腹泻,溃疡。

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根:治脱肛,子宫下垂,久痢,遗精,跌打。

4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朋》:收敛,止泻,固精。治肠炎腹泻,肝脾肿大,遗精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荨麻

    药材名称大荨麻别名云南荨麻来源荨麻科大荨麻Urtica mairei Lev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苦、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活血止痛止痒。主治风湿麻木,关节痛,劳伤疼痛,疝痛,水肿,

  • 五香血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五香血藤药材名称五香血藤拼音Wǔ Xiānɡ Xuè Ténɡ别名大活血(《天目山药植志》),紫金藤、钻骨风(《贵州草药》),血藤(《中草药资料》)。出处《贵州草药

  • 米来瓜

    药材名称米来瓜别名南葛、苦瓜、苦瓜蒌来源葫芦科米来瓜Thladiantha henryi Hemsl.,以块根入药。生境分部湖北。功能主治败火,温补,调气。用法用量3~5钱,水煎服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

  • 桑寄生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桑寄生药材名称桑寄生拼音Sānɡ Jì Shēnɡ英文名HERBA TAXILLI别名寄生、桑上寄生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(DC.)

  • 青蛇莲

    药材名称青蛇莲拼音Qīnɡ Shé Lián别名蛇退、俞莲、九龙盘、竹叶根、赶山鞭、地蜈蚣、爬地蜈蚣、千年竹、竹叶盘、蛇莲、接骨丹、盘龙七、走石码、蜈蚣草、寸八节、地叶、小九龙盘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

  • 小果野葡萄

    药材名称小果野葡萄拼音Xiǎo Guǒ Yě Pú Tɑo别名葡萄血藤、野葡萄、大血藤来源葡萄科小果野葡萄Vitis balanseana Planch.,以根皮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广东、贵

  • 小升麻

    药材名称小升麻拼音Xiǎo Shēnɡ Má别名金丝三七、帽辫七、开喉箭、三面刀、茶七、白升麻、米升麻、万年根、拐枣七、棉花七、熊掌七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金龟草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m

  • 黄秋葵叶

    药材名称黄秋葵叶拼音Huánɡ Qiū Kuí Yè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刚毛黄秋葵的叶。性味①《贵州草药》:"苦,平。"②《云南中草药

  • 葶苈

    药材名称葶苈来源十字花科葶苈Draba nemorosa L.,以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、四川。性味辛、苦,寒。功能主治泻肺平喘,行水消肿。用于痰涎壅肺,喘咳痰多,胸胁胀满,不得平卧,胸腹水肿,小便不

  • 山铁树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铁树叶药材名称山铁树叶拼音Shān Tiě Shù Yè别名剑叶木、乌猿蔗出处《广西中草药》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的叶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常绿灌木。叶互生,聚生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