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虚证

阴虚证

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现的病证。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,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阴虚者,水亏也,为亡血失血,为戴阳,为骨蒸劳热。”症见形体消瘦,骨蒸潮热盗汗遗泄五心烦热头眩耳鸣,口燥咽干,面红颧赤舌红少津或红绛光剥,脉虚细而数等。治宜补益阴液为主。肺胃阴虚者,宜养阴生津为主;心脾阴亏者,宜滋阴补血益气为主;肝肾阴耗者,宜填补精髓为主。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黑归脾丸归芍地黄汤左归饮等方。参见基础理论分册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急腹症

    多种以急性疼痛为主的腹腔疾病的总称。系指在人体生理、代谢等内环境紊乱的基础上,复受外界生物、物理、化学及精神因素刺激而发生的以急性腹痛为主证的腹腔疾患。临床表现以腹痛、腹胀、呕吐及二便异常、寒热出汗等

  • 灵枢注证发微

    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条。

  • 黐(lǐ 离)头婆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梵天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阳水

    病证名。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。多属实证。因外感风、寒、湿、热、暑邪等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水肿》:“若遍身肿,烦渴、小便赤涩、大便闭,此属阳水。”《医学入门·水肿》:“阳水多外因,涉水冒雨,或兼风寒、暑气而

  • 元珠先生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对《素问》有较深的研究。王冰注解《素问》前,曾向元珠先生学习请教。

  • 腐皮遮睛

    病证名。清·严景芬《目科捷经》卷二:“目睛上覆盖一层如豆腐皮,然不疼不痒,其皮干硬无津,极厚,……点药不化,服药无力。”类今之结膜实质性干燥症。

  • 阴跷脉

    奇经八脉之一。其循行路线,据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载:“阴跷脉者,亦起于跟中,循内踝上行,至咽喉,交贯冲脉。”又《灵枢·脉度》:“(阴)跷脉者,少阴之别,起于然骨之后,上内踝之上,直上循阴股,入阴,上循胸

  • 肩疮

    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肩部因受压或磨擦而生疮疡者。用五倍子烧灰存性,加黄丹(用水飞过)醋调敷之。参见痈、疽条。

  • 重舌风

    病名。即重舌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膨胀

    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清·王实颖《广嗣五种备要》:“胎前素弱,产后又亏,胃难纳谷,脾不健运。或因伤食而停滞,或因血虚而便闭,误进消耗等药,胃气益损,满闷益增,气不升降,滋热助积,郁积之久,遂成膨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