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雌黄

雌黄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雌黄

药材名称雌黄

拼音Cí Huánɡ

来源硫化物类矿物Auripigmentum。

生境分部广西。

性味辛、苦,温。有毒。

功能主治燥湿,杀虫,祛痰,化瘀,解虫蛇毒。主治惊痫痰涎,疟疾泄泻,瘀血腹痛,瘰疬,疮痈,疥癣,痔疮,虫蛇咬伤。

用法用量0.8~1.5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雌黄

药材名称雌黄

拼音Cí Huánɡ

别名黄安(《石药尔雅》)

出处《本经》

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的矿石。采挖后,除去杂石、泥土。

原形态单斜晶系。晶体常呈柱状,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,集合体则呈杆状、块状、鸡冠状。柠檬黄色,有时微带浅褐色。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,惟色彩更为鲜明。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,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,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。半透明。解理完全。硬度1.5~2。比重3.4~3.5。具柔性,薄片能弯曲,但无弹性。通常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,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。常与雄黄、辉锑矿等共生。

生境分部产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陕西等地。

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一。全体呈柠檬黄色,杂有灰绿色。表面常覆有一层黄色粉末,微有光泽,不平坦。体较重,质脆易碎,断面不平坦。结晶块呈柱状,半透明,有树脂样光泽;含夹杂物则呈灰绿色,不透明,无光泽,微有特异臭气。有毒,勿用口尝。以块大、透明、质脆、黄色鲜明、有树脂样光泽者为佳。不溶于水及盐酸,可溶于硝酸,溶液呈黄色;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呈棕色。燃之易熔融,成红黑色液体,生黄白色烟,有强烈的蒜臭气,冷却后熔融物凝结成红黑色固体。

化学成分含三硫化二砷,其中砷61%,硫39%,通常带有杂质如Sb2S3、FeS2、SiO2、泥质等。北京市售品主含三硫化二砷,其中砷60.64%,硫30.88%,并含铁、硅等杂质。

药理作用雌黄1:2的浓度,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炮制研成粉末。

性味辛,平,有毒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辛,平。"

②《纲目》:"辛,平,有毒。"

归经得配本草》:"入肝经阴分。"

功能主治燥湿,杀虫,解毒。治疥癣,恶疮,蛇虫螫伤,癫痫,寒痰咳喘,虫积腹痛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恶疮头秃痂疥,杀毒虫虱、身痒、邪气诸毒。"

②《别录》:"蚀鼻中息肉,下部匿疮,身面白驳,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,杀蜂蛇毒。"

③《医学入门》:"治乌癞,肺劳久嗽,妇人血气久冷,心痛不止。"

④《纲目》:"治冷痰劳嗽,血气虫积,心腹痛,癫痫,解毒。"

用法用量外用:研末调敷。内服:入丸、散。

注意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。

得配本草》:"阴虚血燥者禁用。"

复方①治牛皮顽癣:雌黄末,入轻粉,和猪膏敷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
②治乌癞疮:雌黄,不限多少。细研如粉,以醋并鸡子黄和令匀。涂于疮上,干即更涂。(《圣惠方》杀虫方)

③治头上生疮及一切恶疮:雌黄一两(细研),黄连一两半(去须),苦参一两,礜石、闾茹一两,莽草半两,朱砂二分(细研)。上药,先细锉四味(草药),以腊月猪脂一斤,慢火同煎,三上三下,去滓,下研了药,不住手搅令成膏,入瓷盒中盛。每用少许,涂于疮上。(《圣惠方》雌黄膏)

④治癫痫瘈疭,眼暗嚼舌:雌黄、黄丹(炒)各一两。为末,入麝香少许,以牛乳汁半升熬成膏,和杵千下,丸如麻子大。每温水服三、五丸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
⑤治风痫,欲发即精神不定,眼目不明,瘈疭恶声,嚼舌吐沫:雌黄一两(叶子者),铁粉二两,黄丹二两(与雌黄同略炒过)。上药都细研为末,以粳米饭和丸,如绿豆大。每服不计时候,以牛乳下五丸;如无牛乳,温水下亦得。(《圣惠方》雌黄丸)

⑥治咳嗽喘急:雌黄一分,雄黄二分,杏仁七枚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。上药细研为末,以蟾酥和丸,如粟米大。不计时候,以灯心煎汤下三丸。(《圣惠方》)

⑦治停痰在胃,喘息不通,呼吸欲绝:雌黄一两,雄黄一钱。为末,化蜡丸弹子大。每服一丸,半夜时投热糯米粥中食之。(《济生方》)

⑧治胃反呕吐不止,饮食不下:雌黄-分(研),甘草半分(生)。上二味为末,烂饭和丸,如梧桐于大。用五叶草,糯米同煎汤下四丸。(《圣济总录》雌黄丸)

⑨治久心痛,时发不定,多吐清水,不下饮食:雌黄二两。细研,以醋二升,下雌黄末,慢火煎成膏,入于蒸饼末,和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,以生姜醋汤下七丸。(《圣惠方》)

⑩治小便滑数:雌黄(研如粉)一两,干姜半两(锉,入盐四钱匕,同炒黄色)。上二味捣研为末,用干蒸饼为末,入水内拌和捣熟,丸如绿豆大。每服十丸,加至二十丸,空心盐汤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雌黄丸)

各家论述《纲目》:"雌黄、雄黄同产,治病则二黄之功亦仿佛,大要皆取其温中、搜肝、杀虫、解毒、祛邪焉尔。"

备注本品与雄黄的性状比较相似,但雄黄呈红色或橘红色,雌黄则为黄色,可以区别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雌黄

药材名称雌黄

拼音Cí Huánɡ

英文名Orpiment,Auripigment

别名黄金石、武都仇池黄、昆仑黄、石黄、天阳石、黄石、鸡冠石、砒黄

出处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;1.《雷公炮炙论》:雌黄,软如烂金者佳,其夹石及黑如铁色者不堪用。

2.《别录》:雌黄,生武都山谷,与雄黄同山,生其阴,采无时。

3.陶弘景:今雌黄出武都仇池者,谓为武都仇池黄,色小赤。扶南林邑者,谓昆仑黄,色如金,而似云母甲错,画家所重。依此言,既有雌雄之名,又同山之阴阳,于合药便当以武都为胜。

4.《药性论》:雌黄,不入汤服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的矿石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piment

采收和储藏:采挖后,除去杂石、泥土。

原形态单斜晶系。晶体常呈柱状,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,集合体则呈杆状、块状、鸡冠状。柠檬黄色,有时微带浅褐色。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,惟色彩更为鲜明。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,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,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。半透明。解理完全。硬度1.5-2。比重3.4-3.5。具柔性,薄片能弯曲,但无弹性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,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,形成条件完全与雄黄相似,并且与雄黄辉锦矿等密切共生。

资源分布:主产于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粒状、鳞片状或土状集合体。呈不规则块状。黄色,有时因混有雄黄呈橙黄色;表面常覆有一层黄色粉末;条痕柠檬黄色;微有光泽;半透明;用指甲可刻面成痕。体较重,质脆易碎,断面呈树脂样光泽。手摸之较光滑,染指。含杂质物则呈灰绿色,不透明,无光泽。具蒜样臭气。以块大、色黄、半透明、有树脂光泽、质脆者为佳。

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:反射色灰白色、浅灰色;双反射显着。A-浅色,白色,b-暗灰带玫瑰色调,c-灰白色;非均质性强。反射率31%-26%(伏黄)透射偏光镜下:柠檬黄色。折射率Np=2.38,Nm=2.689,Ng=2.704,2V=40°。柱粒状结晶。平行消光或斜消光;Ng绿黄色,Nm黄色;呈顺直及方块立体结构状纹理,偶有橘红色透明及绿黄色、黄色、黑色不透明块状物。但多数含粘土质,呈片污浊状。

化学成分含三硫化二砷(As2S3),其中含砷(As)60.91%,硫(S)30.09%,尚夹杂少量三硫化二锑(Sb2S3)、二硫化铁(FeS2)、二氧化硅(SiO2)。此外,又含铅(Pb)、锌(Zn)、铜(Cu)、镍(Co)、钒(V)、铋(Bi)、钼(Mo)、锡(Sn)、钛(Ti)、锰(Mn)、钡(Ba)、银(Ag)、锶(Sr)、钙(Ca)、镁(Mg)、铝(Al)、汞(Hg)等微量元素。

药理作用雌黄1∶2的浓度,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鉴别(1)本品粉末不溶于水及盐酸;可溶于硝酸,溶液呈黄色;溶于氢氧化钠溶液,溶液呈棕色。燃之易熔融,成红黑色液体,生黄白色烟,有强烈的蒜臭气;冷却后熔融物凝结成红黑色固体。(检查三硫化二砷)(2)取本品粉末约1g,加氢氧化钠试液5ml,浸渍20min,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试验:①取上清液加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2滴,溶液立即显紫红色。(检查硫盐)②取上清液加硝酸银试液,立即显棕黑色沉淀。(检查亚砷盐)(3)取粉末0.5g,加稀盐酸5ml,放置数分钟,溶液显砷盐的各种反应。置测砷瓶中,加无砷锌粒数个,用醋酸铅棉花过滤产生的气体,管口用溴化汞试纸覆盖严密,室温中放置20-30min,即产生黄棕色斑点。(有大量锑存在时,受干扰。)(4)X射线衍射分析 曲线特征为:雌黄4.85(>10),4.02(2),2.46(2);雄黄5.35(1),3.20(3)。

炮制研成粉末。

性味辛;平;有毒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燥湿;杀虫;解毒。主疥癣;恶疮;蛇虫咬伤;癫痫;寒痰咳喘;虫积腹痛

用法用量外用:研末调敷。内服:入丸、散。

注意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。《得配本草》:阴虚血燥者禁用。

复方①治中皮顽癣:雌黄末,入轻粉,和猪膏敷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②治乌癞疮:雌黄,不限多少。细研如粉,以醋并鸡子黄和令匀。涂于疮上,干即更涂。(《圣惠方》杀虫方)③治头上生疮及一切恶疮:雌黄一两(细研),黄连一两半(去须),苦参一两,与石、LV茹一两,莽草半两,朱砂二分(细研)。上药,先细锉四味(草药),以腊月猪脂一斤,慢火同煎,三上三下,去滓,下研了药,不住手搅令成膏,入瓷盒中盛。每用少许,涂于疮上。(《圣惠方》雌黄膏)④治癫痫抽搐,眼暗嚼舌:雌黄、黄丹(炒)各一两。为末,入麝香少许,以牛乳汁半升熬成膏,和杵千下,丸如麻子大。每温水服三、五丸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⑤治风痫,欲发即精神不定,眼目不明,QIZONG恶声,嚼舌吐沫:雌黄一两(叶子者),铁粉二两,黄丹二两(与雌黄同略炒过)。上药都细研为末,以粳米饭和丸,如绿豆大。每服不计时候,以牛乳下五丸;如无牛乳,温水下亦得。(《圣惠方》雌黄丸)⑥治咳嗽喘急:雌黄一分,雄黄二分,杏仁七枚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。上药细研为末,以蟾酥和丸,如粟米大。不计时候,以灯心煎汤下三丸。(《圣惠方》)⑦治停痰在胃,喘息不通,呼吸欲绝:雌黄一两,雄黄一钱。为末,化蜡丸弹子大。每服一丸,半夜时投热糯米粥中食之。(《济生方》)⑧治胃反呕吐不止,饮食不下:雌黄一分(研),甘草半分(生)。上二味为末,烂饭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用五叶草、糯米同煎汤下四丸。(《圣济总录》雌黄丸)⑨治久心痛,时发不定,多吐清水,不下饮食:雌黄二两。细研,以醋二升,下雌黄末,慢火煎成冒,入干蒸饼末,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以生姜醋汤下七丸。(《圣惠方》)⑩治小便滑数:雌黄(研如粉)一两,干姜半两(锉,入盐四钱匕,同炒黄色)。上二味捣研为末,用干蒸讲为末,入水内拌和捣熟,丸如绿豆大。每服十丸,加至二十丸,空心盐汤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雌黄丸)

各家论述1.《纲目》:雌黄、雄黄同产,治病则二黄之功亦仿佛,大要皆取其温中、搜肝、杀虫、解毒、祛邪焉尔。

2.《本经》:主恶疮头秃痂疥,杀毒虫虱、身痒、邪气诸毒。

3.《别录》:蚀鼻中息肉,下部疔疮,身面白驳,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,杀蜂蛇毒。

4.《医学入门》:治乌癞,肺劳久嗽,妇人血气久冷,心痛不止。

5.《纲目》:治冷痰劳嗽,血气虫积,心腹痛,癫痫,解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土茯苓

    药材名称白土茯苓拼音Bái Tǔ Fú Línɡ别名白萆薢、白土苓、土茯苓、铁架子土茯苓、九牛力、千斤力、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terosmilax j

  • 节节草

    药材名称节节草拼音Jié Jié Cǎo别名土木贼、锁眉草、笔杆草来源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ctum ramosissimum Desf.的全草。四季可采,割取地上全草

  • 鸟巢菌

    药材名称鸟巢菌拼音Niǎo Cháo Jūn来源药材基源:为鸟巢菌科真菌粪生黑蛋巢菌和隆纹黑蛋巢菌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yathus stercoreus (Schw.)de Toni

  • 粟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粟米药材名称粟米拼音Sù Mǐ别名白梁粟、粢米(陶弘景),粟谷(《齐民要术》),小米(《本草蒙筌》),硬粟(《医学入门》),籼粟(《纲目》),谷子、寒粟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

  • 山胡椒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胡椒药材名称山胡椒拼音Shān Hú Jiāo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樟科植物牛筋树的果实。秋季果熟时采取。原形态牛筋树,又名:牛荆条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油金楠、假死柴、臭枳柴

  • 刺榆皮

    药材名称刺榆皮拼音Cì Yú Pí出处1.刺榆皮入药,始载于《本草拾遗》,云“江东有刺榆,天大榆,皮入用不滑,刺榆秋实。”2.《蜀本草》按《尔雅疏》云:“榆之类有十种,叶皆相似,皮及木理异耳,而刺榆有

  • 丝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丝瓜药材名称丝瓜拼音Sī Guā别名天丝瓜、天罗、蛮瓜(《本事方》),绵瓜(《续本事方》),布瓜(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),天罗瓜(《普济方》),鱼螆(《奇效良方》),天吊瓜、纯阳瓜、倒

  • 尖顶羊肚菜

    药材名称尖顶羊肚菜别名圆锥羊肚菌、尖顶羊肚菌、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尖顶羊肚菜Morchella conica Pers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,产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的地

  • 白透骨消

    药材名称白透骨消拼音Bái Tòu Gǔ Xiāo英文名White Ground Ivy别名透骨消、连钱草、活血丹、见肿消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杆物白透滑消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

  • 铁箍散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铁箍散药材名称铁箍散拼音Tiě Gū Sàn别名香血藤、五香血藤、黄龙藤、蛇毒药、香巴戟、秤砣根、小血藤、野五味来源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