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冬虫夏草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仲春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太阳之筋,……其病小指(趾)支跟肿痛,腘挛,脊反折,项筋急,肩不举,腋支缺盆中纽痛,不可左右摇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仲春痹也
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撰有《蔡英本草经》4卷。已佚。
①早晚。②通潮汐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。”
阴阳之代名词。《素问·著至教论》:“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。”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:“持雌失雄,弃阴附阳。”
针具名。针身细长,形如麦芒故名。现用芒针仿古代长针用不锈钢制造,形与毫针相似,但针体较长,一般都在6寸以上,专用于深刺透刺。参见芒针疗法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伏龙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棕榈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桃仁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