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,运化无力的病证。
即化燥。见该条。
六涎之一。由虚热上蒸,其涎并上。其症“初发作时,先觉清涎满口,渐闻心前有一物,上触咽喉中急促,闷倒不觉”(《史载之方》)。治宜灸气海,补暖脾胃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巴戟天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落地生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痰证之一。因暑热伤肺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暑痰、暑热伤肺,多有痰涎,神志不清。宜清时令之火,则金清而木有制;开郁结之痰,则神安而气自宁。”参见痰证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肉豆蔻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金蟾散第一方,见金蟾散条。
五脏的真气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藏真散于肝,肝藏筋膜之气也……。”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凤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