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·小便病诸候》,又称漩多,即指尿多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六:“肾者主水,膀胱为府,今肾气不足,膀胱有寒,不能约制水液,令津滑气虚,故小便利多。”详小便多条。
症名。出《素问·逆调论》。多因阴气虚,阳气盛,或复有风寒外束所致。《脾胃论·脾胃胜衰论》:“若脉弦气弱自汗,四肢发热,或大便泄泻,或皮毛枯槁发脱落,从黄芪建中汤。”《证治汇补·发热章》:“四肢蒸灼如火
指少阴君火。亦即极盛之火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二之气,大火正,……其病温厉大行,远近咸若。”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桂岩,又字廷豹。浙江萧山人。先为儒生,能诗,通医,尤专于痘疹。著有《博爱心鉴》一书。主张治疗痘疹贵于气血充足,治疗偏于补气血,对于表里虚实的辨证不够重视。
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阳虚,指气虚或命火不足,脏腑机能衰弱,抗病能力低下而产生外寒的病证。临床表现为面色白、畏寒、肢冷、容易感冒等。
丁通疔。即一曰麻子丁、二曰石丁、三曰雄丁、四曰雌丁、五曰火丁、六曰烂丁、七曰三十六丁、八曰蛇眼丁、九曰盐肤丁、十曰水洗丁、十一曰刀镰丁、十二曰浮沤丁、十三曰牛拘丁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此十三种
①《银海精微》卷上方。当归、黄芩、秦皮、葶苈子、菊花、旋覆花、生地黄、防风、白芷、甘草、玄参、栀子各一两,桔梗、麻黄、枳壳各半两,地骨皮八钱。为末,每服三钱,桑白皮煎汤送下。治眼风轮生疮或突起,愈后变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膝阳关,见该条。
辨证论治术语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。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,在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原则下,先治其续发病(标),后治其先发病(本)。王冰注:“标而本之,谓先发轻微缓者,后发重大急者。以其不足,故先治其标,后治
见医方全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