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“燥淫所胜,民病面尘,身无膏泽。”指面色灰暗,如蒙尘灰。有实证和虚证之分,实证多因燥邪所伤或伏邪内郁,常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;虚证多由久病肝肾阴虚,常伴有头晕耳鸣、五心烦热、腰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。即妙香散,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肠生痈肿所致腹痛者。《症因脉治·腹痛论》:“肠痈腹痛之症,缩脚皱眉,小便为淋,痛有肿处,手不可按,夜来每发寒热,或绕脐生疮,或腹皮紧急,肌肤甲错,或时时出汗,此肠痈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膏粱厚味,
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。即破伤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溃疝腹筋急。”即疝。详该条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老鼠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云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济生方》卷五:“大抵气逆耳聋尚易治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气逆耳聋有三,肝与手太阳、少阳也。”又云:“肝气逆则头痛、耳聋不聪、颊肿。”“手太阳气厥耳聋者,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。”“手少阳气厥而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白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黑睛。《灵枢·大惑》:“筋之精为黑眼。”详黑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