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黄鳝藤

黄鳝藤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鳝藤

药材名称黄鳝藤

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

别名儿茶

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.,以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干。

性味微涩,温。

功能主治祛风利湿,活血止痛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痛经,产后腹痛;外用治骨折肿痛。

用法用量根1~2两,与鸡蛋、猪瘦肉水炖服;外用适量,根皮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鳝藤

药材名称黄鳝藤

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

别名熊柳藤、铳子藤、老鼠藤、皱皮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羊母锁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花眉跳架、鼻朴子、厝箕藤(《闽东本草》),勾儿茶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来源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茎叶。夏、秋采收。

原形态多花勾儿茶,又名:熊柳。

蔓性落叶灌木,高达1.5米。树皮黄绿色,略光滑,有黑色块状斑。叶互生,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1.5~5.5厘米,宽0.5~1.7厘米,基部圆形,先端钝或渐尖,全缘,上面淡绿色,下面灰白色,具7~12对侧脉;叶柄长1~2厘米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5~15厘米;花小,粉绿色;花萼5裂;花瓣5;雄蕊5;子房藏于花盘内,但彼此分离,2室,花柱2深裂。核果卵圆形至铡卵形,基部为萼管所包围,初绿色,后变红色,最后为紫黑色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月。

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缘。分布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
性味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平。"

②《陆川本草》:"寒凉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凉血,利尿,解毒。治衄血,黄疸,风湿腰痛,经前腹痛,风毒流注,伤口红肿。
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漂蛇毒。"

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藤茎:利尿解毒。治湿热黄疸。"

③《陆川本草》:"清凉解毒,凉血,止血。治血热衄血,伤口红肿。"

④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枝条与羊肉掺水、酒炖服,治骨结核,腰椎结核。"

⑤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消肿,补血。治疮疥,风湿腰痛,经前腹痛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复方①治湿热黄疸:熊柳藤一至二两,玉柏金不换草)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②治风毒流注,恶疮寒热:熊柳全草(根、茎、叶合用)每次一至一两半(干者酌减)。水煎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黄鳝藤

药材名称黄鳝藤

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

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Manyflower Supplejack

别名紫罗花、蛇藤、花眉跳架、鼻朴子、厝箕藤、熊柳根、羊母锁、熊柳藤、镜子藤、老鼠藤、皱皮草、勾儿条、皱纱皮、消子紫、统子藤、黑龙串筋、黑观音、大叶勾儿茶、扁担果子、牛儿藤、皱皮纱。

出处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黄鳝藤,产宁都。长茎,黑褐色,根纹斑驳,起粟,黄黑如鳝鱼形,故名。叶如薄荷,无锯齿而劲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茎、叶或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chemia floribunda (Wall.)Brongn.[Zizyphus floribunda Wall.;Berchmia racemosa Sieb.et Zucc.;B.giraldiana.;B.floribunda (Wall.)Brongn.var.megalophylla Schneid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茎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秋后采根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多花勾儿茶蔓性落叶灌木,高达1.5m。树皮黄绿色,略光滑,有黑色块状斑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托叶狭披针形,宿存;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4-9(11)cm,宽2-5cm,上面淡绿色,下面灰白色;先端钝或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;侧脉7-12对。花两性,多数,通常数个簇生排成顶生宽聚伞圆锥花序,或下部兼腋生聚伞总状花序,长5-15cm;花小,粉绿色;花萼5裂;花瓣5;雄蕊5;子房藏于花盘内,但彼此分离,2室,花柱2深裂。核果圆柱状椭圆形,基部有盘状宿存花盘,初绿色,后变紫黑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至翌年4-7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黄绿色,略光滑,有黑色小斑。叶互生,多卷曲,展平后呈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1-4cm,顶端尖,基本圆或近心形,全缘。气微,味淡微涩。

性味甘;涩;微温

归经肝;胆经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胃痛;痛经;产后腹痛;跌打损伤;骨关节结核;骨髓炎;小儿疳积;肝炎;肝硬化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,大剂量60-12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复方①治湿热黄疸: 熊柳藤一至二两,玉柏(金不换草)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②治风毒流注,恶疮寒热: 熊柳全草(根、茎、叶合用)每次一至一两半(干者酌减)。水煎服。 (《泉州本草》)

各家论述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漂蛇毒。

2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藤茎:利尿解毒。治湿热黄疸。

3.《陆川本草》:清凉解毒,凉血,止血。治血热衄血,伤口红肿。

4.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枝条与羊肉掺水、酒炖服,治骨结核,腰椎结核。

5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消肿,补血。治疮疥,风湿腰痛,经前腹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三七

    药材名称野三七拼音Yě Sān Qī别名香刺、土三七、竹节七、白三七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ax stipuleanatus Tsai et Feng采收和储

  • 豪猪肚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豪猪肚药材名称豪猪肚拼音Háo Zhū Dǔ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胃。性味①《纲目》:"寒,无毒。"②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甘,

  • 罗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罗勒药材名称罗勒拼音Luó Lè别名零陵香[华东]、九层塔、香草、鸭香、省头草、矮糠、香佩兰[江苏]来源唇形科罗勒属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

  • 合萌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合萌根药材名称合萌根拼音Hé Ménɡ Gēn出处《江西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根。性味①《江西草药》:"性寒,味甘。"②《福建中草药》

  • 蒲圻贝母

    药材名称蒲圻贝母拼音Pú Qí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llariae Puqiensis别名蒲贝、灯笼花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蒲圻贝母Fritllaria p

  • 商陆叶

    药材名称商陆叶拼音Shānɡ Lù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hytolacca acinosa Roxb.[P。Esculentavan Houtt.」2.P

  • 牛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骨药材名称牛骨拼音Niú Gǔ出处《纲目》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骼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功能主治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烧灰,治吐

  • 马蛋果

    药材名称马蛋果拼音Mǎ Dàn Guǒ英文名Fragrant Gynocardia别名沙梨果树木瓜。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马蛋果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ynoc
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鼠药材名称鼠拼音Shǔ别名首鼠(《史记》),老鼠(《斗门方》),家鹿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鼠科动物中褐家鼠、黑家鼠、黄胸鼠等常见鼠类的全体或肉。原形态①褐家鼠体长约17.5厘

  • 毛风藤

    药材名称毛风藤拼音Máo Fēnɡ Ténɡ别名白毛英、毛果、毛和尚头来源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野海茄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num japonense Nakai[S. drlcama-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