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三叉凤尾蕨

三叉凤尾蕨

药材名称三叉凤尾蕨

拼音Sān Chā Fènɡ Wěi Jué

英文名all-grass of Wallich's Brake

别名老泻风、凤尾草

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西南凤尾蕨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可达2m。根茎长,横走,先端有卵状披针形鳞片。叶纸质,近生,一型;叶柄长60-120cm,红褐色,粗大如指,腹面扁平,有浅纵沟;先端三叉状,中间1枚最大,有1个二回羽裂的羽片,两侧再分叉各具1个二回羽裂的裂片;中间羽片椭圆形,长55-70cm,宽22-30cm,先端尾状,单数二回羽状分裂;羽片约20对,互生或近对生,线状披针形,先端尖或呈尾状,羽状深裂,长14-16cm,宽2.5-3cm;裂片20-25对,镰形,边缘不育处有小钝齿,背面黄棕色节状短毛;叶脉羽状,侧脉二叉状,沿小羽轴两侧形成1行狭长网眼。孢子囊群线形,沿裂片近中部的叶缘分布;囊群盖同形,全缘,膜质,黄棕色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2000m的林下沟谷或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根茎含蕨素(pterosin)B、C,β-谷甾醇棕榈酸酯(β-sitosteryl palmitate)、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

地上部分含异蕨甙 (isopteroside)C、D,蕨甙(pteroside)D、Q,1R,2R,3R-1,3-二羟基-2,5,7-三甲基-6羟乙基-茚满烷-1-O-β-D-葡萄糖甙(1R,2R,3R-1,3-dihydroxy-2,5,7-trimethyl-6-hydroxyethyl-indane-1-O-β-D-glucoside)和3-羟基-6-羟甲基-2,5,7-三甲基-1-茚满酮(3-hydroxy-6-hydroxymethyl-2,5,7-trimethylindan-1-one)。

性味微苦;涩;凉

归经肝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清热止痢;定惊;止血。主痢疾;小儿惊风;外伤出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外用,适量,捣敷;或研末撒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味微苦、涩,性凉。有清热止血的功能。用于痢疾、惊风及外伤出血等症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腺橉木

    药材名称无腺橉木拼音Wú Xiàn Lìn Mù别名山莓梨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橉木的根、叶、果。原形态落叶乔木,高8~16米。枝黑褐色,

  • 金鸡尾巴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鸡尾巴草根药材名称金鸡尾巴草根拼音Jīn Jī Wěi Bɑ Cǎo Gēn出处《浙江天舢药植志》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针毛蕨或延羽卵果蕨的根茎。原形态①针毛蕨又名:金鸡尾巴草。多年生草

  • 蝴蝶暗消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蝴蝶暗消药材名称蝴蝶暗消别名黄木香、青藤香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细尖马兜铃Aristolochia transsecta (Chatt.) C. Y. Wu [Isotrema

  • 绿玉树

    药材名称绿玉树别名乳葱树、白蚁树、光棍树来源大戟科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化学成分寒蒲公英甾醇(taraxasterol或α-lactuce

  • 鬼羽箭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鬼羽箭药材名称鬼羽箭拼音Guǐ Yǔ Jiàn别名黑草(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),幼克草、克草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黑骨草、羽箭(《广东中药》)。出处《生草药性备要》来源为玄参

  • 西藏凹乳芹根

    药材名称西藏凹乳芹根拼音Xī Zànɡ āo Rǔ Qín Gēn别名独脚当归、野当归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西藏凹乳芹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catia thibetica de Boiss

  • 涩梨

    药材名称涩梨拼音Sè Lí别名山楂、山楂果、台湾苹果、山仙查来源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台湾林檎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doumeri(Bois)Chev.[Pirus doumeri

  • 药材名称蛏拼音Chēnɡ别名缢蛏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(Lamarck),以肉入药。生境分部沿海地区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虚,利水,解毒。水肿

  • 穞豆

    药材名称穞豆别名黑豆、黑料豆、大豆来源豆科穞豆Glycine max (L.) Merr.,以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、河北、山东。功能主治健脾益肾,养阴除烦。主治阴虚烦热,自汗盗汗,风湿痹症。用法用量

  • 大良姜

    药材名称大良姜拼音Dà Liánɡ Jiānɡ别名山姜、良姜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广西中药志》来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茎。2~3月采挖根茎,洗净、晒干。或切片晒干。原形态大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