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三羽叉蕨

三羽叉蕨

药材名称三羽叉蕨

拼音Sān Yǔ Chā Jué

别名鸡爪蕨、大叶入地蜈蚣、昏头鸡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三叉蕨科植物三叉蕨的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ctaria subtriphylla(Hook.et Arn.)Copel.[Polypodium subtriphylla Hook.et Arn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40-80cm。根茎横生,粗壮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色、披针形至线形鳞片,全缘。叶近生;叶柄长20-50cm,棕禾秆色,向上疏被棕色、节状短毛;叶片三角状五角形,长25-35cm,宽20-25cm,上面无毛,下面仅中脉及小羽轴疏被短毛,二回羽裂;羽片1-2对,对生,有柄,顶生羽片三角形,长15-30cm,宽约15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而呈楔形,羽状深裂或浅裂,基部1对裂片最大,叉状,侧生羽片的基部1对羽片最大,卵状三角形,两侧有1对平展的裂片,下侧1片较大;第2对羽片披针形,边缘浅羽裂;叶脉网状,两面较明显,网眼不整齐,内藏小脉稍有分叉。孢子囊群小,圆形,背生于网脉交结处;囊群盖圆肾形,早落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溪沟边或湿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叶柄略扭曲,长20-30cm,表面褐棕色,基部有鳞片。叶片常皱缩,展平后呈三角状五角形,长25-35cm,宽20-25cm,羽状复叶;顶片三角形,羽状深裂,有柄;侧羽片1-2对,下部羽片有柄,卵状三角形,长达16cm,宽达12cm,第2对羽片披针形,浅羽裂;叶脉网状。网脉交叉处可见散生的孢子囊群。气微,味涩。

性味涩;平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解毒止血。主风湿骨痛;痢疾;外伤出血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干品研末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细果角茴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细果角茴香药材名称细果角茴香拼音Xì Guǒ Jiǎo Huí Xiānɡ别名节裂角茴香,八八打来源罂粟科角茴香属植物细果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

  • 浮尸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浮尸草药材名称浮尸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.的全草。春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虚,敛汗,止血。用于

  • 油散木

    药材名称油散木别名大参来源五加科油散木Macropanax dispermus (Blume) O. Ktunze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贵州。性味甘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健脾理气,舒筋活络。主治小儿疳积,

  • 野苦荬菜

    药材名称野苦荬菜别名苦荬菜[江苏.福建]、秋苦荬菜、墓头回[江苏]、牛舌菜、稀须菜、盘儿草、山林水火草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野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 (Houtt.) Stebb.

  • 师实

    药材名称师实拼音Shī Shí英文名Sieve Sedge别名自然谷、禹余粮、师草实、海米、砂贡子出处出自《海药本草》。张华《博物志》:海上有草焉,名蒒,其实食之如大麦,七月稔熟,名曰自然谷,或曰禹余

  • 牡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牡蒿药材名称牡蒿拼音Mǔ Hāo别名齐头蒿、野塘蒿、土柴胡[湖南、广东]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牡蒿Artemisis japonica Thunb.以全草入药。未开花前采收,夏季晒干。性

  • 禹余粮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禹余粮药材名称禹余粮拼音Yǔ Yú Liánɡ英文名LIMONITUM来源本品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,主含碱式氧化铁[FeO(OH)]。采挖后,除去杂石。性状本品为块

  • 水葫芦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葫芦七药材名称水葫芦七拼音Shuǐ Hú Lu Qī别名登云鞋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水葫芦七的根。夏、秋采挖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50~90厘米,全体有短毛。块根

  • 滇白芷

    药材名称滇白芷拼音Diān Bái Zhǐ别名白芷、香白芷、水白芷、山白芷、野当归、云南牛防风出处滇白芷始载于《滇南本草》。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芳草类中载有白芷,所述乃滇南种类,云:"白芷,《本经》中品,

  • 小茜草

    药材名称小茜草拼音Xiǎo Qiàn Cǎo别名滇茜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iayunnanensis(Franch.)Dlels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