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冬葵子

冬葵子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冬葵子

药材名称冬葵子

拼音Dōnɡ Kuí Zǐ

别名葵子(《金匮要略》),葵菜子(《妇人良方》)。

出处《本经》

来源锦葵科植物冬葵种子

原形态冬葵(《本经》),又名:葵(《诗经》),葵菜(《说文》),露葵(《尔雅翼》),冬葵菜(《救荒本草》),滑菜(《纲目》),卫足(《鲜芳谱》),马蹄菜,蕲菜(《医林纂要》),滑肠菜(《宁都州志》),金钱葵、金钱紫花葵(《挚经室集》),冬寒菜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冬苋菜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茴菜、滑滑菜、奇菜。

一年生草本,高30~90厘米。茎直立,被疏毛或几无毛。叶互生;掌状5~7浅裂,圆肾形或近圆形,基部心形,边缘具钝锯齿,掌状5~7脉,有长柄。花小,丛生于叶腋,淡红色,小苞片3,广线形;萼5裂,裂片广三角形;花冠5瓣,倒卵形,先端凹入;雄蕊多数,花丝合生;子房10~12室,每室有一个胚珠。果实扁圆形,由10~12心皮组成,果熟时各心皮彼此分离,且与中轴脱离,心皮无毛,淡棕色。

生境分部分布全国各地。

性状干燥种子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,或微呈肾形,细小,直径约1.5~2毫米,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,外表为棕黄色的包壳(果皮),具环形细皱纹.搓去皮壳后。种子呈棕褐色。质坚硬,破碎后微有香味。以颗粒饱满、坚老者为佳。

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。花含花青素类。鲜冬葵含单糖6.8~7.4%,蔗糖4.1~4.6%,麦芽糖4.5~4.8%,淀粉1.2%。

性味甘,寒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甘,寒。"

②《别录》:"无毒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滑,平。"

④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苦,性微寒,无毒。"

归经入大小肠、膀胱经。
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小肠、膀胱二经。"

②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太阴经气分。"

③《本草求真》:"入胃、大小肠。"

④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肺二经。"

功能主治利水,滑肠,下乳。治二便不通,淋病,水肿,妇女乳汁不行,乳房肿痛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五脏六府寒热羸瘦,五癃,利小便。"

②《本草经集注》:"葵子汁解蜀椒毒。"

③《别录》:"疗妇人乳难内(’内’一作’血’)闭。"

④《药性论》:"治五淋,主奶肿,下乳汁。"

⑤《本草衍义》:"患痈疖毒热内攻,未出脓者,水吞三、五枚,遂作窍,脓出。"

⑥《纲目》:"通大便,消水气,滑胎,治痢。"

⑦《本草通玄》:"达诸窍。"

⑧《本草汇》:"下胞衣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5钱;或入散剂。

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,孕妇慎服。
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黄芩为之使。"

②《得配本草》:"气虚下陷,脾虚肠滑,二者禁用。"

复方①治卒关格,大小便不通,支满欲死:葵子二升,水四升,煮取一升,顿服。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。(《肘后方》)

②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:葵子末入乳汁等分,和服。(《圣惠方》)

③治血淋及虚劳尿血:葵子一升,水三升,取汁,日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④治妊娠患子淋:英子一升,以水三升,煮取二升,分再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⑤治产后淋沥不通:葵子一合,朴消八分。水二升,煎八合,下消服之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
⑥妊娠有水气,身重,小便不利,洒渐恶寒,起即头眩:葵子一斤,茯苓三两。上二味,杵为散,饮服方寸匕,日三服,小便利则愈。(《金匮要略》葵子茯苓散)

⑦治难产,若生未得者:冬葵子一合,捣破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;已下,只可半升,去滓,顿服之。(《食疗本草》)

⑧治胎死腹中:葵子一升,阿胶五两。上二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顿服之。未出再煮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⑨治胎死腹中,若母病欲下:牛膝三两,葵子一升。上二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⑩治乳妇气脉壅塞,乳汁不行,及经络凝滞,奶房胀痛,留蓄作痈毒:葵菜子(炒香)、缩砂仁等分。为末,热酒服二钱。(《妇人良方》)

⑾治血痢、产痢:冬葵子为末,每服二钱,入腊茶一钱,沸汤调服,日三。(《圣惠方》)

⑿治痎疟邪热:冬葵子阴干为末,酒服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
⒀治盗汗:冬葵子三钱,水煎兑白糖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⒁治面上疱疮:冬葵子、柏子仁茯苓、瓜瓣各一两。为末,食后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陶弘景)

备注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,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。考冬葵子与苘麻子在诸家《本草》中均各列守条,效用亦不相同,参见"苘麻"及"苘实"条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冬葵子

药材名称冬葵子

拼音Dōnɡ Kuí Zǐ

英文名Chingma Abutilon Seed

别名葵子、葵菜子。

出处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1.《名医别录》:冬葵子,生少室山。十二月采之。

2.陶弘景:以秋种葵,覆养经冬至春作子,谓之冬葵,多入药用,至滑利,能下石淋。春葵子亦滑利不堪。余药用根,故是常葵尔。

3.《纲目》:葵菜,古人种为常食,今人种者颇鲜。有紫茎、白茎二种,以白茎为胜,大叶小花,花紫黄色,其最小者,名鸭脚葵,其实大如指顶,皮薄如扁,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,四、五月种者可留子,六、七月种者为秋葵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野葵和冬葵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Malva verticillata L.[M.pulchella Bernh.]2.Melva crispa L.

采收和储藏:春季种子成熟时采收。

原形态1.野葵 二年生草本,高60-90cm。茎被星状长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8cm,仅上面槽内被绒毛;托叶卵状披针形,被星状柔毛;叶片肾形至圆形,直径5-11cm,常为掌状5-7裂,裂片短,三角形,具钝尖头,边缘有钝齿,两面被极疏糙状毛或几无毛。花3至数朵簇生于叶腋间,几无柄至有极短柄;总苞的小苞片3枚,线状披针形,被纤毛;萼杯状,5裂,广三角形,被疏星状长硬毛;花冠淡白色至淡红色,花瓣5,长6-9mm,先端凹入,具爪;雄蕊柱长4mm,被毛;花柱分枝10-11。果扁圆形,直径5-7mm,分果丬10-11,背面平滑,两侧具网纹。种子肾形,直径约1.5mm,紫褐色,秃净。花期3-11月。

2.冬葵本种与野葵的区别为:一年生草本,不分枝。茎被柔毛。叶柄细瘦,被疏柔毛;叶片圆形,5-7裂,直径5-8cm,基部心形,边缘具细锯齿,特别皱曲。花白色。果扁球形,直径约8mm,分果爿11,网状,具细柔毛。种子直径约1mm,暗黑色。花期6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平原、山野等处。

资源分布:1.我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
2.我国西南及河北、甘肃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种植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冬葵子果实由7-9个小分果组成,呈扁平圆盘状,底部有宿存花萼。分果呈橘瓣状或肾形,直径1.5-2mm,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。果皮外表为棕黄色,背面较光滑,两侧面靠凹下处各有一微凹下圆点,由圆点向外有放射性条纹。种子橘瓣状肾形,种皮黑色至棕褐色。质坚硬,破碎后子叶心形,两片重叠折曲。气微、味涩。

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灰褐色。①胚乳细胞较多见,呈多角形或类方形,直径11-35μm,壁略呈念珠状增厚。②种皮栅状细胞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晰,细胞细小,呈星状;侧面观为一列柱状细胞,长33-46μm,直径8-12μm,壁甚厚、木化,胞腔梭形,内含球状结晶。③星状毛易见,由5-7细胞组成,亦有单个散在,呈披针形,基部钝圆,直径5-15μm,长106-245μm,壁厚1-2μm。④色素细胞类多角形,类长方形,胞腔内含红棕色块状物。⑤子叶表皮细胞类长方形,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或椭圆形,含拟晶体。⑤螺纹导管多见,直径27-33μm,网纹导管较少见。

化学成分种子含中性多糖(neutral polysaccharide):MVS-Ⅰ,MVS-ⅡA、MVS-ⅡG;酸性多糖(acidic polysac-charide):MVS-ⅢA,MVS-ⅣA,MVS-Ⅳ及肽聚糖(pep-tidoglycan):MVS-V。

鉴别理化鉴别 取粉末2g,加水20ml,振摇15min,滤过。取滤液加活性炭1g,置水浴上脱色15min,滤过。取滤液2ml,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滴,置水浴上加热5min,生成棕红色沉淀;另取滤液2ml,加10%a-萘酚乙醇溶液3滴,摇匀,沿管壁加硫酸0.5ml,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。

性味甘;寒

归经大肠;小肠;肝;肺;胃;膀胱经

功能主治利水通淋;滑肠通便;下乳。主淋病;水肿;大便不通;乳汗不行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散剂。

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,孕妇慎服。

1.《本草经集注》:黄芩为之使。

2.《得配本草》:气虚下陷,脾虚肠滑,二者禁用。

各家论述1.《纲目》:葵,气味俱薄,淡滑为阳,故能利窍通乳,消肿滑胎也,其根叶与子,功用相同。通大便,消水气,滑胎,治痢。

2.《本草崇原集说》:葵性寒滑,似非孕妇所直,何以《金匮》治妊娠水气,用葵子茯苓散。修园曰,有病则病当之也。《千金》以参、术等味驾驭其间,愈觉平妥。

3.《本经》:主五脏六府寒热赢瘦,五癃,利个便。《本草经集注》:葵子汁解蜀椒毒。

4.《别录》:疗妇人乳难内(内一作血)闭。

5.《药性论》:治五淋,主奶肿,下乳汁。

6.《本草衍义》:患痈疖毒热内攻,未出脓者,水吞三、五枚,遂作窍,脓出。

7.《本草通玄》:达诸窍。

8.《本草汇》:下胞衣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蜥蜴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蜥蜴药材名称蜥蜴拼音Xī Yì别名麻蛇子、马蛇子、马舌子、丽纹麻蜥来源蜥蜴科动物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,以干燥全体入药。夏秋捕捉,摔死或开水烫死后晒

  • 苤蓝

    药材名称苤蓝拼音Piě Lán别名芥蓝、擘蓝(《农政全书》),茄连、撇蓝(《延绥镇志》),玉蔓青(《山西通志》)。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状茎。4~7月播种者,夏、秋采

  • 大果琉璃草

    药材名称大果琉璃草拼音Dà Guǒ Liú Lí Cǎo别名展枝倒提壶、大赖毛子来源紫草科大果琉璃草Cynoglossum divari catum Steph.,以根入

  • 羊毛草根

    药材名称羊毛草根拼音Yánɡ Máo Cǎo Gēn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鹿耳翎"条。性味性凉,味辛。功能主治调气,补虚,

  • 大叶香荠菜

    药材名称大叶香荠菜拼音Dà Yè Xiānɡ Jì Cài别名北美独行菜、土荆芥穗、辣菜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琴叶葶疬LepidiumvirginicumL.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

  • 锈毛钝果寄生

    药材名称锈毛钝果寄生拼音Xiù Máo Dùn Guǒ Jì Shēnɡ别名李万寄生、板栗寄生、梨寄生、茶树寄生、李寄生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寄生科植物锈毛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xi

  • 鲜地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鲜地黄药材名称鲜地黄拼音Xiān Dì Huánɡ别名生地黄(《本草经集注》),鲜生地(《本草便读》)。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。9~11

  • 冬葵

    药材名称冬葵拼音Dōnɡ Kuí别名冬苋菜、滑滑菜、土黄芪、荠菜粑粑叶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.以根、茎、叶及子(冬葵果)入药。夏秋采挖带根全草,洗净切碎

  • 荞麦秸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荞麦秸药材名称荞麦秸拼音Qiáo Mài Jiē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。化学成分全草含芸香甙、槲皮素、咖啡酸。尚含对光敏感物质。籽苗含荭草素、异荭草素

  • 臭矢菜

    药材名称臭矢菜别名羊角草、黄花菜、野油菜来源白花菜科臭矢菜Cleome vircosa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性味苦、辛,温。有毒。功能主治散瘀消肿,去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