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华西小石积

华西小石积

药材名称华西小石积

拼音Huá Xī Xiǎo Shí Jī

别名黑果、糊炒豆、棱花果树、马屎果、蒿叶叶、地石榴、小黑果、老鸦果、小石积木、沙糖果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华西小石积的叶或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.[O.chinensis Lingsh.et Borza]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;夏、秋季挖根,洗净,切段晒干。

原形态华西小石积,落叶或半常绿灌木,高1-3m。小枝细弱微弯,红褐色或紫褐色,幼时密被灰白色柔毛,后渐脱落,多年生枝黑褐色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具小叶片7-15对,连叶柄长2-4.5cm,幼时被绒毛;托叶披针形,有柔毛,时落;小叶片对生,椭圆形、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5-10mm,宽2-4mm,先端急尖或突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两面均疏被柔毛,下面较密,小叶柄极短;叶轴上有窄叶翼。花两性;顶生伞房花序,有化3-5朵,直径2-3cm;总花梗和化梗均密被灰白色柔毛;苞片线状披针形,早落;萼筒钏状;萼片5,与萼筒近等长,外面有柔毛;花瓣5,长圆形,白色;雄蕊20;花柱5,基部被长柔毛,柱头头状。梨果卵形或近球形,直径6-8mm,蓝黑色,萼片宿存反折;小核5,骨质,表面粗糙。花期4-5月,果期7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山坡灌丛或田边路旁干燥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甘肃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,本品复叶有小叶片15-31,多脱落。完整小叶片呈椭圆形、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短圆形,长5-10mm,宽2-4mm,全缘,先端急尖或突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两面均被疏柔毛。小叶无柄或近无柄。质脆易碎。

化学成分叶和针叶主含儿茶酚(catechol),(-)表儿茶酚[(-)-epicatechol]及没食子儿茶酚(gallocatecholo)等。

性味味微涩;性平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收敛止泻;祛风除湿。主疮疡肿毒;咽喉肿痛;痄腮;痢疾;泄泻肠风下血;阴挺;风湿痹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鲜吐捣敷;或研末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脉耳草

    药材名称脉耳草拼音Mài ěr Cǎo别名大黑节草、黑节草、肝炎草、小接骨丹、大接骨丹、四棱草来源茜草科脉耳草Hedyotis costata Roxb.[Oldenlandia costa

  • 毛葡萄叶

    药材名称毛葡萄叶拼音Máo Pú Tɑo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Vitis quinguangularis Rehd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is quinquangularis

  • 白扁豆皮

    药材名称白扁豆皮拼音Bái Biǎn Dòu Pí别名扁豆壳来源即白扁豆的种皮性味甘,微温。功能主治性味功能,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无壅滞之弊。摘录《全

  • 金刚一棵蒿

    药材名称金刚一棵蒿拼音Jīn Gānɡ Yì Kē Hāo英文名root of Faber Galeola别名益母藤、东方发白、梭罗来、红天麻、公子天麻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

  • 石枣

    药材名称石枣拼音Shí Zǎo别名石豆、岩豆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,金枣、石米(《陕西中草药》),独叶岩珠、鸭舌兰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兰科植物石豆兰

  • 乌桕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桕叶药材名称乌桕叶拼音Wū Jiù Yè别名卷子叶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油子叶(《生草药手册》),虹叶(《岭南草药志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大戟种植物乌桕的叶片,

  • 鹅观草

    药材名称鹅观草拼音é Guān Cǎo别名茅草箭、茅灵芝来源禾本科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除新疆、青海、西藏外,遍布全国各地。性味甘,凉。功能主

  • 罗汉松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罗汉松实药材名称罗汉松实拼音Luó Hàn Sōnɡ Shí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竹柏科植物土杉或短叶土杉等的种子及花托。原形态①土杉,又名:长青(《纲目

  • 菵米

    药材名称菵米拼音Wǎnɡ Mǐ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菵草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ckmannia syzigachne(Steud.)Fernald [B.erucaeformis(L.)

  • 肾炎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肾炎草药材名称肾炎草拼音Shèn Yán Cǎo别名杏叶兔耳风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切碎晒干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