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双肾藤

双肾藤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双肾藤

药材名称双肾藤

拼音Shuānɡ Shèn Ténɡ

别名马蹄、羊蹄

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湖北羊蹄Bauhinia hupehana Craib,以入药。野生品秋季挖根;栽培品于栽培3、4年后,秋季挖根,晒干。

性味苦,平。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消肿止痛。用于防治痢疾,睾丸肿痛,阴囊湿疹。

用法用量1~2两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双肾藤

药材名称双肾藤

拼音Shuānɡ Shèn Ténɡ

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

来源为豆科植物羊蹄。秋季收采。

原形态羊蹄甲,又名:马蹄。

木质藤本,被稀疏红棕色柔毛。茎纤细,四棱,有卷须2支,对生。叶对生,卵形或心形,长约5厘米,宽约6厘米,先端分裂,裂片顶端圆形,全缘,基部心脏形,叶脉掌状,7~9条,叶柄长3.5~4.5厘米。伞房花序顶生,长5~8厘米,花序轴被红棕色柔毛;小花红棕色,上有紫色脉纹,苞片与小苞片线状,亦被红棕色柔毛,长5~7毫米;花瓣5,匙形,两面除边缘外,均被红棕色长柔毛,边缘皱边状,基部楔形,长1~1.5厘米;雄蕊10,发育雄蕊仅3枚,花丝长约1.5~2厘米,花药瓣裂;雌蕊单一,子房长柱形,县长柄,无毛,柱头头状。荚果带形,扁平,无毛,有明显的网脉,长14~21厘米,宽4~5厘米;有种子数粒。花期6月。果期8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灌木丛中、林中及山坡石缝中。分布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等地。

性味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苦涩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治痢疾,疝气,睾丸肿痛。
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膀胱疝气,皋丸肿痛,肾囊风痒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炖肉服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复方①防治菌痢:鄂羊蹄甲根(切片)一至二两。水煎服,每天一剂,分二次服。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

②治膀胱疝气:双肾藤、荔枝核、橘核、小茴、吴萸根。炖猪小肚吃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③治睾丸肿痛:双肾藤、鸡肾草、木辈子、双肾草茴香根、气桃子。共炖猪肉吃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双肾藤

药材名称双肾藤

拼音Shuānɡ Shèn Ténɡ

英文名Hupeh Bauhinia Root, Root of Hupeh Bauhinia

别名夜关门羊蹄甲、马蹄、羊蹄藤、猪腰藤、马鞍藤、鹰爪风、缺月藤、燕尾藤

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的根或茎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uhinia glauca(Wall.ex Benth.)Benth.subsp.hupehana(Craib)T.Chen[B.hupehana Craib;B.hupehana Craib var.grandis Craib]

采收和储藏:野生的秋季挖根,栽培的于栽培3-4年后,秋季挖根,晒干;茎叶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羊蹄甲 木质藤本,被稀疏红棕色柔毛。茎纤细,四棱,卷须1个或2个对生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.5-4.5cm;叶片肾形或圆形,长3-8cm,宽4-9cm,先端分裂,裂片顶端圆形,全缘,基部心形至截平,两面疏生红褐色柔毛,后上面无毛;叶脉掌状,7-9条,伞房花序顶生,长5-8cm,花序轴、花梗密被红棕色柔毛;苞片与小苞片丝状,被红棕色柔毛,长7mm;萼管状,有红棕色毛,筒部长1.3-1.7cm,裂片2个;花冠粉红色,花瓣5,匙形,两面除边缘外,均被红棕色长柔毛,边缘皱波状,基部楔形,长1-1.5cm;能育雄蕊仅3枚,花丝长约1.5-2cm,花药瓣裂;雌蕊单一,子房长柱形,具长柄,无毛;柱头头状。荚果条形,扁平,无毛,有明显的网脉,长14-30cm,宽4-5cm,种子多数。花期4-6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200m的灌木丛中、林中及山坡石缝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,不耐严寒。对土壤选择不严,砂质壤土、粘壤土均可栽培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:春季育苗,开沟条播,行距20-33cm,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。

田间管理 出苗后,加强松土除草等管理工作,8-9月可施追肥1次,第2年春季或秋季移栽。

性状根圆柱形,稍扁,大小长短不一,直径1-3.5cm。表面褐色,有细纵皱纹及横长皮孔,并有少数细须根或残留须根痕,有的成凹沟。质坚硬,断面皮部褐棕色,木部色稍淡,密布细小孔洞(导管)。无臭,味涩微苦。

化学成分根含香橙素(aromadendrin),二氢槲皮素(dihydroquercetin),5,7-二羟基色酮(5,7-dihydroxychromone)等。

药理作用种子中有特异性的抗N的植物血球凝集素。

性味苦涩;平;无毒

归经肾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收敛固涩,解毒除湿。主咳嗽咯血,吐血,便血,遗尿,尿频,白带,子宫脱垂,痢疾,痹痛,疝气,睾丸肿痛,湿疹,疮疖肿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30g;大剂量可用至6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,或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膀胱疝气,睾丸肿痛,肾囊风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光亮密网蕨

    药材名称光亮密网蕨拼音Guānɡ Liànɡ Mì Wǎnɡ Jué别名绿爬山虎、大蕨菜、猪毛蕨、青竹标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 lucida (R

  • 红毛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毛七药材名称红毛七拼音Hónɡ Máo Qī别名红毛三七、葳严仙、海椒七、鸡骨升麻来源为小檗科牡丹草属植物类叶牡丹Leontice robustum (Max

  • 木麻黄种子

    药材名称木麻黄种子拼音Mù Má Huánɡ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麻黄科植物木麻黄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suarina equisetifolia .Forst.采收和储藏:秋

  • 千针万线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千针万线草药材名称千针万线草拼音Qiān Zhēn Wàn Xiàn Cǎo别名麦参、筋骨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大鹅肠菜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

  • 田麻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田麻药材名称田麻别名毛果田麻来源椴树科田麻Corchoropsis tomentosa (Thunb.) Makino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

  • 篦齿蒿

    药材名称篦齿蒿拼音Bì Chǐ Hāo英文名Pectinate Neopallasia herb别名恶臭蒿、粘蒿、籽蒿出处始载于《内蒙古中草药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栉叶蒿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

  • 小叶云实

    药材名称小叶云实拼音Xiǎo Yè Yún Shí英文名twig or fruit of small leaf caesalpiniae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-豆科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小

  • 章鱼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章鱼药材名称章鱼拼音Zhānɡ Yú别名长蛸来源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(Sasaki);短蛸Octopus ochellatus(

  • 黄花山柰

    药材名称黄花山柰拼音Huánɡ Huā Shān Nài别名石竹花、岩白姜、土山奈、水马鞭、若竹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黄花大苞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ulokaempferia coen

  • 树刁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树刁药材名称树刁拼音Shù Diāo别名生扯拢[四川]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点花黄精Polygonatum punctatum Royle ex Kunth,以根状茎或全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