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地白草

地白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地白草

药材名称地白草

拼音Dì Bái Cǎo

别名七星莲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天芥菜草、白菜仔、鸡疴粘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黄瓜草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白地黄瓜、狗儿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黄瓜菜、细通草、毛毛藤、黄瓜香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野白菜(《贵州草药》),冷毒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
出处《开宝本草》

来源为茧菜科植物匍伏堇全草。3~4月或9~10月采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常具白色柔毛。匍茎由基部叶丛中抽出,随处生根,并发新叶。叶丛生,圆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2~7厘米,宽1.5~3厘米,边缘具圆锯齿。先端圆钝,基部窄楔形,很少呈心脏形,两面散生白色柔毛;叶柄扁平,长1.5~6厘米,两侧具窄翅和白毛;托叶离生,线状披针形,边缘具长齿。花淡紫色或白色,花梗长5~9厘米,中部有线状苞片2枚,中部以上近于无毛,中部以下散生长白毛;萼片5,披针形,边缘具白毛,基部延长成附属物;花瓣5,长椭圆状倒卵形,下面一瓣有距,蒴果长椭圆形,长约5毫米,无毛。花期4~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长在路边及较湿润地。分布华东、华南及西南各地。

性味苦,寒。
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微苦甘,平。’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淡,无毒。"

③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微苦,寒。"

功能主治祛风,清热,利尿,解毒。治风热咳嗽,痢疾,淋浊,痈肿疮毒,眼睑炎,烫伤。
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红白痢。"

②《天宝本草》:"化痰。治风寒咳嗽,周身骨节疼痛。"

③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除热解毒,利尿渗湿。"
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除风清热。治小儿发热咳嗽,疯狗咬伤,刀伤及疮毒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敢。

复方①治淋浊:鲜白地黄瓜八钱至一两。和水煎成半碗,饭前服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②治疔疮,背痈,眼红赤肿(热火所致):鲜白地黄瓜一握,用冷开水洗净,和冬蜜捣烂后贴患处,日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③治眼睑炎:鲜冷毒草一两,煎服;或同鸡蛋一至二个煮食,一天一次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④治刀伤及打伤:白地黄瓜、柏树尖、牛筋条尖。共和生捣,敷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⑤治蛇咬伤:鲜白地黄瓜一握,洗净,和雄黄一钱。共捣烂,贴患处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⑥治烫伤:匍伏堇连钱草,共捣烂加鸡蛋清调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地白草

药材名称地白草

拼音Dì Bái Cǎo

英文名all-grass of Climbing Violet

别名七星莲、天芥菜草、白菜仔、鸡疴粘草、黄瓜草、白地黄瓜、狗儿草、黄瓜菜、细通草、毛毛藤、黄瓜香、野白菜、冷毒草匍伏堇、小黄瓜香、提脓草、地白菜、王瓜香、银茶匙、石菜、雪里青、抽脓拔、茶匙黄

出处出自《天宝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堇菜科植物匍伏堇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diffusa Ging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挖取全草,洗 净,除去杂质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。全株被糙或白色柔毛,或近无毛,花期片出地上匍匐枝。匍匐先端具莲座状叶丛,通常生不定根。根茎短,具多条白色细根及纤维状根。基生叶多数,丛生呈莲座状,或于匍匐枝上互生;叶柄长2-4.5cm,具明显的翅;托叶线状披针形,2/3离生,边缘具长齿;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1.5-3.5cm,宽1-2cm,先端钝或稍尖,基部楔形或截形,两面散生白色柔毛,边缘具钝齿及缘毛。花较小,炎紫色或浅黄色,具长梗,生于基部叶或匍匐枝叶丛的叶腋间,花梗纤细,中部有1对线形小苞片;萼片5,边缘具折色,基部附属物短;花瓣5,长椭圆状倒卵形;矩极短,长1.5mm。蒴果长圆形,直径3mm,长约1cm,无毛。花期3-5月,果期5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长在路边及较湿润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、阴凉的温润环境。生长适温25-28℃,在半荫蔽的凉爽而潮湿的地方生长茂盛。以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栽培为宜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春季于3-4月播种。直播,按行距25cm开沟,深10cm,用草木灰与种子拌匀后撒播入沟内,覆盖细土1cm,浇水保湿,每1hm2用种子7.5hg。

田间管理 幼苗高约4cm时间苗,每隔7cm左右留苗1株,并松土、追施稀薄人粪尿1次。以后6、8月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,每次追肥后进行培土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,并有数条短的葡萄茎。根圆锥形。湿润展开后,叶基生,卵形,叶端稍尖,边缘有细锯齿,基部下延于叶柄,表面有毛茸。花茎较叶柄长,具毛茸,花淡棕紫或黄白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
性味味苦;辛;性寒

归经归肺;肝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散阏消肿;止咳。主疮疡肿毒;眼结膜炎;肺热咳嗽;百日咳;黄疸型肝炎;带状疱疹;水火烫伤;跌打损伤;骨折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红白痢。

2.《天宝本草》:化痰。治风寒咳嗽,周身骨节疼痛。

3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除热解毒,利尿渗湿。

4.《四川中药志》:除风清热,治小儿发热咳嗽,疯狗咬伤,刀伤及疮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射干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射干药材名称射干拼音Shè Gān英文名RHIZOMA BELAMCANDAE别名乌扇、扁竹、绞剪草、剪刀草、山蒲扇、野萱花、蝴蝶花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

  • 下果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下果藤药材名称下果藤拼音Xià Guǒ Ténɡ别名亚泵礴来源为鼠李科嘴签属植物大苞嘴签Gouania leptostachya DC. var. tonkinensis Pita

  • 白果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果叶药材名称白果叶拼音Bái Guǒ Yè出处《品汇精要》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片。性状干燥叶片,大多折叠或已破碎,完整者呈扇形。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,有时中间

  • 玉叶金花

    药材名称玉叶金花拼音Yù Yè Jīn Huā别名白纸扇、野白纸扇、山甘草、土甘草、凉口茶、仙甘藤、蝴蝶藤、蜻蜓翅、生肌藤、黄蜂藤、白叶子、凉藤子、大凉藤、小凉藤来源为茜草科玉叶金

  • 黑沙蒿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沙蒿子药材名称黑沙蒿子拼音Hēi Shā Hāo Zǐ出处《内蒙古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种子。功能主治利尿。治小便不利。复方治尿闭:黑沙蒿子五钱。水煎,冲红糖三至五钱,温服。

  • 艾虎

    药材名称艾虎拼音ài Hǔ英文名Weasel别名地狗、艾鼬、两头乌、臭狗子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艾鼬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

  • 白垩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垩药材名称白垩拼音Bái è别名白涂(《说文》),白善土(《别录》),白土子(《本草衍义》),画粉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沉积岩类岩石白垩的块状物或粉末。

  • 白降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降丹药材名称白降丹拼音Bái Jiànɡ Dān来源学名:Hydrangyrum Chloratum Compositum。由汞与其它药物加工制成。功能主治杀

  • 南烛

    药材名称南烛别名牛醉木、小米柴来源杜鹃花科南烛属植物南烛Lyonia ovalifolia (Wall.) Drude,以茎、叶及果入药。茎、叶全年可采。果秋季采收,晒干。性味辛、微苦,温。有毒。功能

  • 树舌

    药材名称树舌拼音Shù Shé英文名Artist's Conk别名赤色老母菌、扁芝、梨菌、枫树芝、老母菌、扁蕈、白斑腐菌、木灵芝、树耳朵、老牛肝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真菌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