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垂盆草

垂盆草

《中国药典》:垂盆草

药材名称垂盆草

拼音Chuí Pén Cǎo

英文名HERBA SEDI

别名狗牙半支、石指甲半支莲、养鸡草、狗牙齿、瓜子草

来源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鲜或干燥全草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除去杂质。鲜用或干燥。

性状本品茎纤细,长可达20cm以上,部分节上可见纤细的不定根。3叶轮生,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,绿色,肉质,长1.5~2.8cm,宽0.3~0.7cm,先端近急尖,基部急狭,有距。气微,味微苦。

鉴别本品茎的横切面:表皮细胞长方形,外壁增厚,内层约为10列薄壁细胞。中柱小,维管束外韧型,导管类圆形。髓部呈三角状,细胞多角形,壁甚厚,非木化。紧靠韧皮部细胞及髓部细胞中含红棕色分泌物。

炮制除去泥沙杂质,干品切段。

性味甘、淡,凉。

归经归肝、胆、小肠经。

功能主治清利湿热,解毒。用于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,痈肿疮疡,急、慢性肝炎。

用法用量鲜品250g,干品15~30g。

贮藏鲜品随用随采,干品置干燥处。

备注(1)对于水火烫伤,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;用于痈肿初起,除煎汤内服外,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,还可消痈退肿。垂盆草善解蛇毒,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,可单用鲜草半斤,用冷开水洗净,捣烂绞汁内服,每日一至二次;也可配合半枝莲、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、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,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。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(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,急性无黄疸性肝炎,以及迁延性肝炎,慢性肝炎的活动期),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,且可使患者的口苦、胃口不好、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。此外,本品近又用于癌肿。

(2)垂盆草原为民间治疗疮痈及毒蛇咬伤的常用草药,但因一般中药店不备,故过去在临床上殊少应用。近年来发现本品可用治传染性肝炎,对降低转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疗效;根据临床初步体会,有些病患在停药后又有转氨脢升高的现象,为了提高疗效,有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。

(3)本品叶小,形似鼠牙,故别名为鼠牙半枝莲,但称为半枝莲的尚有唇形科的开头草,为了避免品种混淆起见,以用“垂盆草”的名称为妥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垂盆草

药材名称垂盆草

拼音Chuí Pén Cǎo

别名狗牙齿、半枝莲、三叶佛甲草

来源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,不育枝匍匐生根,结实枝直立,长10~20cm。叶3片轮生,倒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15~25mm,宽3~5mm,顶端尖,基部渐狭,全缘。聚伞花序疏松,常3~5分枝;花淡黄色,无梗;萼片5,阔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3.5~5mm,顶端稍钝;花瓣5,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5~8mm,顶端外侧有长尖头;雄蕊10,较花瓣短;心皮5,稍开展。种子细小,卵圆形,无翅,表面有乳头突起。花期5~6月,果期7~8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岩石上或栽培。分布我国南北。

化学成分含N-甲基异石榴皮碱(N-methylisopelletierine)二氢-N-甲基异石榴皮碱、景天庚酮糖(sedoheptulose)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。

性味性凉,味甘、凉。

功能主治清利湿热,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。用于急性胩炎、迁延性肝炎、慢性肝炎的活动性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垂盆草

药材名称垂盆草

拼音Chuí Pén Cǎo

别名山护花、鼠牙半支半枝莲、狗牙草、佛指甲、瓜子草、三叶佛甲草、白蜈蚣、地蜈蚣草、太阳花、枉开口、石指甲、狗牙瓣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dum sarmentosum Bunge[S.sheareri S.Moore]

采收和储藏:四季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垂盆草 多年生肉质草本。全株无毛。根纤维状,不育茎匍匐,长 10-25cm,接近地面的节处易生根。叶常为3片轮生;叶片倒披针形全长圆形,长1.5-2.5cm,宽3-7mm,先端近急尖,基部下延,狭而有距,全缘。聚伞花序,项生,有3-5分枝,花小,无梗;萼片5裂,宽披针形,不等长,长3.5-5mm;花瓣5,黄色,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5-8mm;雄蕊10,2轮,比花瓣短;鳞片5,楔状四方形,先端稍微凹;心皮5,长圆形,略叉开,长5-6mm。蓇葖果,内有多数细小的种子。种子卵圆形,表面有细小的乳头状突起。花期5-7月,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、石隙、沟边及路旁湿润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湿环境,较耐寒,适宜肥沃的砂质壤上栽培。

栽培技术 用分株、扦插繁殖。分株繁殖:北方于春季4-5月,挖出全林,分株后按行株距30cm×15cm栽种,每穴l-2株。扦插繁殖:截取健壮枝条,扦插于苗床中,经常保持床上湿润。L0d左右即叶生根,成活率90 %以上。

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,为了预防高温季节日照过强,可适当间作白凤仙决明子望江南或其他中草药遮荫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稍卷缩。根细短,茎纤细,棕绿色,长4-8cm,直径1-2mm,茎上有10余个稍向外凸的褐色环状节,节上有的残留不定根,先端有时带花;质地较韧或脆,断面中心淡黄色。叶片级缩,易破碎并脱落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至矩圆形,棕绿色,长1.5cm,宽0.4cm。花序聚伞状;小花黄白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
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,外壁增厚。皮层约为茎的2/3,内外侧l-2列细胞的壁呈连珠状增厚,非木化。维管束外韧型。髓部三角形,细胞壁厚,非木化,有明显的孔沟,胞腔狭小。

化学成分全草含有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(methylisopelletierine),二氧异石榴皮碱(dihydroisopelletierine),3-甲酸-1,4-二羟基二氢吡喃(3-formyl-1,4-dihydroxy-dihydropyran),N-甲基-2β-羟丙基哌啶(N-methyl-2β-hydroxypropyl-piperidine),垂盆草甙(sarmentosi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甘露醇(mannitol)和氨基酸及葡萄糖、果糖和景天庚糖(sedoheptulose)。

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0g,置于索氏提取器中,用丙酮回流提取6h,滤过。滤液减压浓缩至约2ml,加等体积的水溶解,再减压轴尽丙酮,得叶绿素状物。加适量水溶解(少量多次,总共约10ml),滤过。水液减压抽干,加甲醇2ml溶解,再加硅胶l-2g拌和,干燥后装入盛有硅胶10g的层析柱上端(内径约1.5cm),以氯仿一甲醇(5:1)冲洗,弃去最初洗脱液约35ml,收集以后的洗脱液约80ml,蒸干,残渣作以下试验:(1)取残渣少许,加固体二氧化锰约10mg,于小试管中混匀,管口覆盖1张滤纸小片,用橡皮筋扎紧密闭,并于纸上加10%硫酸亚铁溶液1滴,再加20%氢氧化钠溶液1滴,将试管置火上小心加热,待管内冒烟后移去火源,加浓盐酸1滴于纸片上,即显蓝绿色。(检查脂肪族氰基)(2)薄层色谱 上述洗脱液浓缩后为样品液。用垂盆草甙照品制成对照品溶液,取样品液及对照品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氯仿一甲醇(8:3)展开,展距6cm,喷以30%-50%硫酸液,于110℃下加热5-10min显色,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处,现相同的黑色斑点。

炮制除去泥沙杂质,干品切段。

性味甘、淡、凉;酸

归经归肝、胆、小肠经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解毒消肿。主湿热黄疸;淋病;泻痢;肺痈;肠痈;疮疖肿毒;蛇虫咬伤;水火烫伤;咽喉肿痛;口腔溃疡及湿疹;带状疱疹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;鲜品50-10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搽;或取汁外涂;或煎水湿敷。

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
临床应用用于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,痈肿疮疡;急、慢性肝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麻叶绣球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麻叶绣球果药材名称麻叶绣球果拼音Má Yè Xiù Qiú Guǒ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果实。性味性微温,味辛。功能主

  • 野猪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猪蹄药材名称野猪蹄拼音Yě Zhū Tí出处《医林纂要》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蹄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野猪肉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医林纂要》:"祛风治

  • 槐白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槐白皮药材名称槐白皮拼音Huái Bái Pí别名槐皮(《肘后方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。性味①《药性论》:"味

  • 温泉

    药材名称温泉拼音Wēn Quán别名温汤、沸泉出处1.温泉入药始见于《本草拾遗》,谓之“温汤”。2.《纲目》云:“温泉有处甚多。按《胡仔渔隐丛话》云:汤泉多作硫黄气,浴之则袭人肌肤。惟新安黄山是朱砂泉

  • 地草果

    药材名称地草果拼音Dì Cǎo Guǒ别名金盘银盏、拔疔草(江西),犁嘴菜、铧头菜、紫花地丁、剪刀菜、犁头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地草果的全草。原形态多年生草

  • 藤仲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藤仲药材名称藤仲拼音Ténɡ Zhònɡ别名毛叶藤仲、土杜仲、刹把龙喃、瓣裂鹿角藤来源夹竹桃科鹿角藤属植物毛叶藤仲Chonemorpha valvata Cha

  • 山崩砂

    药材名称山崩砂别名柏拉木、黄京木、山甜娘来源野牡丹科山崩砂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。化学成分茎、根含鞣质。性味涩、微酸,平。

  • 小羊肚菜

    药材名称小羊肚菜别名小羊肚菌、美味羊肚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小羊肚菜Morchella deliciosa Fr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,生于稀疏林内地上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

  • 梅花刺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梅花刺果药材名称梅花刺果拼音Méi Huā Cì Guǒ别名打油果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打枪果(《贵州草药》)。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。夏、秋

  • 偏叶白齿藓

    药材名称偏叶白齿藓拼音Piān Yè Bái Chǐ Xiǎn来源药材基源:为白齿藓科植物偏叶白齿藓的植物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ucndon secundus(Harv.)Mitt.采收和储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