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小叶石楠

小叶石楠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叶石楠

药材名称小叶石楠

拼音Xiǎo Yè Shí Nán

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

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楠。秋、冬采挖。

原形态小叶石楠,又名:牛筋木、牛李子、山红子、棒头果、棒梨子。

落叶灌木,高1~3米。小枝红褐色,无毛。叶草质,椭圆形、椭圆状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4~8厘米,宽1.8~3.8厘米,先端渐尖或尾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带腺锐锯齿,上面初有毛,后脱落,下面无毛,侧脉4~6对;叶柄长1~2毫米。伞形花序生于侧枝顶端,有花2~9朵,无总花梗;花梗长1~3.5厘米,有疣点;花白色,径1~1.5厘米;萼筒杯状,裂片5,卵形;花瓣5,圆形。梨果椭圆形或卵形,直径5~7毫米,橘红色或紫色。

生境分部生于丘陵灌丛中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
性味苦涩,微寒,无毒。

功能主治行血活血,止痛。治牙痛,黄疸,乳痈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2两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小叶石楠

药材名称小叶石楠

拼音Xiǎo Yè Shí Nán

英文名Root of Littleleaf Photinia

出处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楠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otinia parvifolia (Pritz.)Schneid.[Pourthiaea parvifolia Pritz.]
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小叶石楠 落叶灌木,高1-3m,枝纤细,小枝红褐色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mm,无毛;叶片草质,椭圆形、椭圆状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4-8cm,宽1-3.5cm,先端渐尖或尾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具腺尖锐锯齿,上面初有毛,后脱落,下面无毛。花两性;有花2-9朵,成伞状花序,生于侧枝顶端,无总花梗;花梗长1-2.5cm,无毛,有疣点;花白色,直径5-15mm;萼筒杯状,无毛;萼片5,卵形,外面无毛,内面疏生柔毛;花瓣5,白色,圆形。梨果椭圆形或卵形,直径5-7mm,橘红色,无毛,有直立宿存萼片裂片,内含2-3卵形种子。花期4-5月,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m以下低山丘陵灌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苦涩;微寒;无毒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活血止痛。主牙痛;黄疸;乳痈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6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绿青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绿青药材名称绿青拼音Lǜ Qīnɡ别名石绿(《唐本草》),石碌(《本草衍义》),大绿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。原形态单斜晶系,晶体柱状或针状。通常多为钟

  • 芦竹沥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芦竹沥药材名称芦竹沥拼音Lú Zhú Lì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。性味《重庆草药》:"味苦,性寒,无毒。&

  • 驳骨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驳骨草药材名称驳骨草拼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,

  • 铁钉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铁钉菜药材名称铁钉菜来源藻类褐藻门铁钉菜Ishige okamurai Yendo,以叶状体入药。功能主治驱蛔虫。备注(1)其药效为海人草的1.5倍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

  • 西施舌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西施舌药材名称西施舌拼音Xī Shī Shé别名车蛤(《闽部疏》),土匙、沙蛤(《闽中海错疏》)。出处《本草从新》来源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。在朔、望大潮期间,到海滨采捕。原

  • 土木香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土木香药材名称土木香拼音Tǔ Mù Xiānɡ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. 或藏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.f. 的干燥根。秋季采挖,除去泥

  • 土密树

    药材名称土密树别名土知母、补脑根、逼迫子、补锅树来源大戟科土密树Bridelia monoica (Lour.) Merr.,以根皮、茎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甙,无

  • 透明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透明草药材名称透明草别名小叶冷水花来源荨麻科透明草Pilea microphylla (L.) Liebm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淡、涩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痈疮肿痛,

  • 关公须

    药材名称关公须拼音Guān Gōnɡ Xū别名叶下红、小活血、红花草、关羽须、根下红、落地红、土活血、扑地红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关公须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via diangsi

  • 钩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。原形态钩栲,又名:厚果、大叶锥栗、猴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