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小棕皮头

小棕皮头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棕皮头

药材名称小棕皮头

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

别名小棕包、高原鸢尾

来源鸢尾小棕皮头Iris collettii Hook. f.,以根上叶基入药。

生境分部云南。

性味辛,温。有大毒。

功能主治催吐,活血祛瘀,止血,止痛,通窍,杀蛆。

跌打内伤:用其根须,量本人手指节长一段,研末酒送服(服药后不能再饮酒)。

鼻塞不通,神经性牙痛:用其棕披毛以上部分研末,吹鼻引嚏。

疮毒生蛆:用粗根、叶研末,外敷患处。

外伤出血:用披毛、叶研末配其它药撒敷伤处。

注意本品大毒,必须慎用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棕皮头

药材名称小棕皮头

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

别名小棕包

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来源鸢尾科植物小棕皮头根、棕毛状叶柄残基。秋季采根及根上部叶柄残基和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0~19厘米。根数条,丛生,细长,中部膨大成椭圆形,肉质,表面土棕色。叶剑形,下端嵌迭状,千叶留有多数棕毛状的叶柄残基,叶片长10~16厘米,先端长渐尖,全缘,末端半圆筒状,两面无毛,平行脉,稍于背面凸出。花茎由2个苞片组成的佛焰包内抽出,长10~12厘米;花浅蓝紫色:花被6数,2轮,外面3枚较大,椭圆状倒卵形,长约2.1厘米,外弯,内轮3枚较小,直立,椭圆状披针形,长约1.2厘米。蒴果狭长,有枝。

生于山坡、草丛、石隙。分布于云南。

性味辛,温,有大毒。

功能主治内服撑骨,祛瘀。外用止血,止痛,通窍。

用法用量内服:须根不能长过其本人的一节手指骨节,研末,用酒送服,每日一次。外用适量,吹鼻、敷局部。

注意本品有大毒,应慎用;服药后不能再饮酒。

复方①治跌打损伤:小棕皮头须根(量本人手指骨节一节长),研末,酒送服。服药后不能再饮酒。

②治鼻塞不通、神经性牙痛: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,研末,吹鼻取嚏。

③治外伤出血: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及叶,研末,配海螵蛸、苦龙胆见血飞等外用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小棕皮头

药材名称小棕皮头

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

英文名root of Collett Iris, Collett Iris

别名小棕包

出处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高原鸢尾的根、叶鞘纤维、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ris collettii Hook. F.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采用或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小棕皮头,多年生草本,高10-15cm。基部有老叶鞘残留纤维。根茎短,节不明显;根簇生,膨大略成纺锤形,肉质。叶基生,多数; 叶片条形或剑形,灰绿色,花期叶长10-20cm,宽2-5mm,果期叶长20-35cm,宽1.2-1.4cm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,互相套叠,有2-5条纵脉。花葶很短,不伸出地面,基部有鞘状叶;苞片2-4,膜质,宽披针形,内含1-2朵花;花深蓝色或蓝紫色,狭漏斗状,长6-13cm,直径1.5-2.5cm,花被裂片倒披针形,花被管长4-6cm;雄蕊3,长1.5-2cm,花药淡黄色,花丝白色;子房下位,3棱形,花柱分枝3,拱曲,花瓣状。蒴果三棱状卵形,长1.5-2cm,直径1.3-1.5cm,果顶具短喙;种子长圆形,黑褐色。花期5-6月。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50-3500m的高山草地及向阳坡地草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辛;温;有大毒

功能主治祛瘀;止痛;通窍。主跌打肿痛;鼻塞不通;牙痛;外伤出血;疮毒生蛆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吹鼻引嚏。内服:每次0.1-0.3g,研末冲。

注意内服宜慎,孕妇及体弱者禁服,服后不能再饮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莲

    药材名称石莲拼音Shí Lián别名石蚌腿、石蚌接骨丹、石楞腿、石上仙桃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节茎石仙桃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.采收和储藏:

  • 七叶胆

    药材名称七叶胆拼音Qí Yè Dǎn别名小苦药、公罗锅底、遍地生根出处《中草药通讯》2:24,1972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根状茎或全草。9~10月采。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茎细

  • 马刀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马刀药材名称马刀拼音Mǎ Dāo别名长竹蛏、竹蛏子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长竹蛏Solen gouldii Conrad,以贝壳入药。功能主治清瘿、止带。主治瘿气,赤白带下。用法

  • 兴安升麻

    药材名称兴安升麻拼音Xìnɡ ān Shēnɡ Má英文名Rhizoma Cimicifugae Dahuricae别名北升麻、虻牛卡根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兴安升麻Cimicifuga

  • 辣根

    药材名称辣根拼音Là Gēn别名马萝卜来源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辣根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moracia rusticana(Lam.)Gaertn.,B.Mey.et scherb.[Co

  • 簕欓

    药材名称簕欓拼音Lè Tǎnɡ别名狗花椒、鹰不泊[福建、广东]、鸡胡欓、土花椒[海南]、刺苍根、鸟不宿[广东、广西]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(La

  • 越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越瓜药材名称越瓜拼音Yuè Guā别名菜瓜、稍瓜(《饮膳正要》),生瓜(《本经逢原》),白瓜(《本草求原》)。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越瓜的果实。夏、秋间果实成熟时

  • 山大黄(波叶大黄)

    药材名称山大黄(波叶大黄)拼音Shān Dài Huánɡ别名唐大黄(《中国药植志》),土大黄、台黄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峪黄、籽黄(《大同药用植物手册》)。出处《东北常用中

  • 炙黄芪

    药材名称炙黄芪拼音Zhì Huánɡ Qí英文名RADIX ASTRAGALI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黄芪的炮制加工品。性状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片,直径0.8~3.

  • 翻白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翻白柴药材名称翻白柴拼音Fān Bái Chái别名木帚子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柳叶栒子(《经济植物手册》),把把柴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