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斑地锦

斑地锦

药材名称斑地锦

拼音Bān Dì Jǐn

别名血筋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
来源大戟科植物斑地锦全草。6~9月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,高15~25厘米,含白色乳汁。根纤细;分枝较密,枝柔细,带淡紫色,表面有白色细柔毛。叶小,对生,成2列,长椭圆形,长5~8毫米,宽2~3毫米,先端具短尖头,基部偏斜,边缘中部以上疏生细齿,上面暗绿色,中央具暗紫色斑纹,下面被白色短柔毛;叶柄长仅1毫米或几无柄;托叶线形,通常3深裂,杯状聚伞花序,单生于枝腋和叶腋,呈暗红色;总苞钟状,4裂;具腺体4枚,腺体横椭圆形,并有花瓣状附属物;总苞中包含由1枚雄蕊所成的雄花数朵,中间有雌花1朵,具小苞片,花柱3,子房有柄,悬垂于总苞外。蒴果三棱状卵球形,径约2毫米,表面被白色短柔毛,顶端残存花柱。种子卵形,具角棱,光滑。花期5~6月。果期8~9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野、路边和园圃内。分布浙江、江苏等地。

性味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辛,平。"

功能主治止血,清湿热,通乳。治黄疸,泄泻,疳积,血痢,尿血,血崩,外伤出血,乳汁不多,痈肿疮毒。

①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散血止血,利小便,通乳汁。治痈肿恶疮,金刃扑损出血,血痢,崩中。"
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止血,利尿,健胃,活血,解毒。治黄疸,痢疾,腹泻,尿路感染,便血,尿血,子宫出血,痔疮出血,小儿疳积,跌打肿痛,女人乳汁不通,蛇咬伤,头疮,皮肤疮毒,创伤出血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3~1两(大剂量2两);或和鸡肝煮服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四肢疮肿:干斑地锦二两。红牛膝(苋科)四至五钱,土茯苓一两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

②治小儿疳积:干斑地锦一两,鲤鱼献子(马鞭草科华紫珠)根、白马骨茜草科)、紫青藤鼠李科牯岭勾儿茶)、醉鱼草(马钱科)根各四至五钱,黑豆半生半熟十余粒。水煎,冲糖服;或斑地锦和鸡肝煮服。

③治痢疾:干斑地锦二至三两。水煎,冲糖服。

④治乳汁不多:干斑地锦二两左右,水煎冲黄酒服。

⑤治疣赘:鲜斑地锦,捣汁外敷。(选方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灵丹

    药材名称小灵丹拼音Xiǎo Línɡ Dān别名人造雌黄出处小灵丹系马钧家传方,其成分和制法,与《证类本草》引《胜金方》金粟丸(《普济方》称雌黄丸)相似。所得升华物均为砷硫化合物。来源药材基源:上为硫

  • 大三叶升麻

    药材名称大三叶升麻拼音Dà Sān Yè Shēnɡ Má英文名Rhizoma Cimicifugae Heracleifoliae别名关升麻、龙眼根、窟窿牙根来源为毛茛

  • 野茶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茶子药材名称野茶子拼音Yě Chá Zǐ出处《四川滞洪药志》来源为山茶科植物钝叶柃的果实。原形态小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较粗糙。叶互生,革质,叶形变化很大,披针形、长椭圆形

  • 梓菌

    药材名称梓菌拼音Zǐ Jūn来源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硬壳层孔菌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omes hornodermus Mont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掉杂质,切片,晒干备用。原形态

  • 黑沙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沙蒿药材名称黑沙蒿拼音Hēi Shā Hāo别名油蒿来源菊科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.,以全草、根、花蕾、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甘

  • 野菱

    药材名称野菱拼音Yě Línɡ别名刺菱、菱角出处1.《纲目》云:“野菱自生湖中,叶、实俱小,其角硬直刺人,其色嫩青老黑。”2.《纲目拾遗》记载:“刺菱乃小菱也,生杭州西湖里,六桥一带多有之,以其四角尖

  • 滑叶木通

    药材名称滑叶木通别名辣木通、大见血飞来源毛茛科滑叶木通Clematis loureiriana DC. var. subpeltata (Wall.)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

  • 水边指甲花

    药材名称水边指甲花拼音Shuǐ Biān Zhī Jiɑ Huā别名入冬雪、水凤仙、华凤仙、水指甲、象鼻花来源凤仙花科水边指甲花Impatiens chinensis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

  • 山黄瓜

    药材名称山黄瓜拼音Shān Huánɡ Guā出处《峨嵋药植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柔毛油点草的根。功能主治①《峨嵋药植》:"治跌打损伤。"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安神除

  • 峨眉半边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峨眉半边莲药材名称峨眉半边莲拼音é Méi Bàn Biān Lián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晒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