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杜父鱼

杜父鱼

药材名称杜父鱼

拼音Dù Fù Yú

英文名Artedius;Cottus;Sculpin

别名四鲶鲈、渡父鱼、舩矴鱼、伏念鱼

出处始载于《临海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父鱼科动物松江鲈的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ttus pollux Gunther.

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,捕后,除去内脏,鲜用。

原形态松江鲈,体前部平扁,渐后近圆筒形。一般长约12cm。头大,宽而扁吻长略钝,眼稍小,侧上位,中凹平,两缘高凸,形成眼上棱。顶枕部两侧各有一顶枕棱,其外侧各有一眼后棱,眼下方各有一眼下棱,各棱均无棘。口宽大,上颌较长,上下颌、犁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牙群,左右犁骨牙群连成半月形。前鳃盖骨有4棘,上棘较大。体无鳞而有很多小突起。侧线中位,平直,侧线孔约37个。背鳍Ⅷ-10-12,基部微连,鳍棘细弱。臀鳍17-18,与第2背鳍相对。胸鳍长圆形,较宽大,可达第2背鳍。腹鳍位于胸鳍基前缘后下方。尾鳍后缘略圆凸。体黄褐色,体侧具褐色横纹5-6条。眼周有暗褐色辐状纹。背鳍棘前部具一黑色大斑。鳃盖膜及臀鳍基部呈橘红色。各鳍淡黄均具黑色小斑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为近海底栖小型鱼类,肉食性。春季产卵,于5-6朋幼鱼进入淡水生长育肥。冬季游向河口及近海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渤海、黄海和东海。

性味味甘;性温

归经脾;胃经

功能主治健脾益气。主脾虚食少;胃脘疼痛;形瘦乏力;大便溏泄;小儿疳积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纲目》:主治小儿差颓。用此鱼掰开,口咬之,七下即消。

2.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:性质甘温,无毒。主治补脾胃,壮阳道、治噎膈。消水肿,疗疥疮,治小儿阴核大小、掰开口咬七下即消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吕宋楸毛

    药材名称吕宋楸毛拼音Lǚ Sònɡ Qiū Máo别名吕宋楸荚粉(李承祜《生药学》)。出处李承祜《生药学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粗糠柴的果实的腺毛及毛茸。采下充分成熟的果实,入布袋中,磨

  • 蜇砂

    药材名称蜇砂来源蜇蛾科昆虫家蜇BombyxmoriLinnaeus的粪便。性味甘、辛,温。归经归肝、脾、胃经。功能主治除湿利痹,缓急舒筋。用于风湿痹痛,吐泻转筋。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,须包煎。备注(1)

  • 过路惊

    药材名称过路惊拼音Guò Lù Jīnɡ英文名Fourangled Bredia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过路惊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edia quadrang

  • 风湿木

    药材名称风湿木别名大叶萝芙木、阔叶萝芙木来源夹竹桃科风湿木Rauvolfia latifrons Tsiang,以根、茎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广东。功能主治祛风活血。主治风湿痛;外用可接骨。摘录《全国中

  • 古柯

    药材名称古柯来源古柯科古柯Erythroxylum coca Lam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云南有栽培。性味涩、微苦,温。功能主治为兴奋剂和强壮剂。用以恢复疲劳,由叶中提制出的古柯碱为局部麻醉药。

  • 香茅花

    药材名称香茅花拼音Xiānɡ Máo Huā别名茅香花、茆香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mbopon citratus(D C.) Stapf采收和储藏:花期采收,晒

  • 哉果

    药材名称哉果拼音Zāi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西藏棱子芹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eurospermum hookeri C.B.Clarde var.thomsonii C.B.

  • 大臭黄荆

    药材名称大臭黄荆拼音Dà Chòu Huánɡ Jīnɡ别名斑鸠叶、臭黄荆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近头状豆腐柴的根和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emna subcapitata Rehd.采收和储

  • 马缨杜鹃

    药材名称马缨杜鹃拼音Mǎ Yīnɡ Dù Juān别名马缨花、密筒花、红山茶来源杜鹃花科麻叶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.,以花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、贵州。性味

  • 血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血参药材名称血参拼音Xuè Shēn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麻叶蟛蜞菊Wedelia wallichii Less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