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柳花

柳花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柳花

药材名称柳花

拼音Liǔ Huā

别名杨花(《摘元方》),柳椹(《岣嵝神书》),柳蕊(《纲目拾遗》)。

出处《本经》

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

性味苦,寒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寒。"

②《别录》:"无毒。"

③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味甘苦淡,平。"

功能主治祛风,利湿,止血,散瘀。治风水,黄疸,咳血,吐血,便血,血淋,妇女经闭,齿痛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风水,黄疸,面热黑。"
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治吐血,咯血,咳血,唾血,下血,血淋,一切血症。"

③《品汇精要》:"主齿痛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捣汁,或研末,1~3钱。外用:研末或烧存性撒。

复方①治室女发热经停:柳花五、七钱,紫草一两二钱,升麻九钱,归身七钱半。上为末。每服七钱,葡萄煎汤调下。(《赤水玄珠》)

②治走马牙疳:杨花烧存性,入麝香少许搽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)

各家论述《纲目》:"《本经》主治风水黄疸者,柳花也。《别录》主治恶疮,金疮,溃痈,逐脓血;《药性论》止血疗痹者,柳絮及实也。花乃嫩蕊,可捣汁服,子与絮连,难以分别,惟可贴疮、止血、裹痹之用,所谓子汁疗渴者,则连絮浸渍,研汁服之尔。又崔实《四民月令》,言三月采絮愈疾,则入药多用絮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柳花

药材名称柳花

拼音Liǔ Huā

别名杨花、柳椹、柳蕊

出处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1. 陶弘景:柳花熟,随风起,状如飞雪。陈元正方以为痹者。当用其未舒时之子,亦随花飞,正应水渍取汁耳。

2.《本草拾遗》:柳絮,《本经》以絮为花,花即初发时黄蕊,子为飞絮,以絮为花,其误甚矣。

3.《本草衍义》:柳花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。及其华干,絮方出,收之,贴灸疮,及为菌褥。絮之下,连小黑子,因风而起,得水湿处便生,如地丁之类,多不因种植,于人家庭院中自然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序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babylonica L.

采收和储藏:春季花初开放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乔木,高可达18m,树冠开展疏散。树皮灰黑色,不规则开裂;枝细,下垂,无毛。芽线形,先端急尖。叶狭披针形,长9-16cm,宽0.5-1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;叶柄长(3-)5-10mm,有短柔毛;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。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;雄花序长1.5-3cm,有短梗,轴有毛;雄蕊2,花药红黄色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2;雌花序长达2-5cm,有梗,基部有3-4小叶,轴有毛;子房椭圆形,无柄或近无柄,花柱短,柱头2-4深裂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有1。蒴果长3-4月,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耐水湿,也能生于旱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,其他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味苦;性寒

功能主治祛风利湿;止血散瘀。主风水;黄疸;咳血;吐血;便血;血淋;经闭;疮疥;齿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2g;或研末,3-6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,撒。

复方①治室女发热经停:柳花五、七钱;紫草一两二钱,升麻九钱,归身七钱半。上为末。每服七钱,葡萄煎汤调下。义《赤水玄盼)②治定马牙府:扬花烧存性,入躇香少许搽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)

各家论述1.《纲目》:《本经》主治风水黄疸者,柳花也。《别录》主治恶疮,金疮,溃痈,逐脓血;《药性论》止血疗痹者,柳絮及实也。花乃嫩蕊,可捣汁服,子与絮连,难以分别,惟可贴疮、止血、裹痹之用,所谓子汁疗渴者则连絮浸渍,研汁服之尔。又崔实《四民月令》,言三月采絮愈疾,则入药多用絮也。

2.《本经》:主风水,黄疸,面热黑。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治吐血,咯血,咳血,唾血,下血,血淋,一切血症。

3.《品汇精要》:主齿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棘刺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棘刺花药材名称棘刺花拼音Jí Cì Huā别名刺原、菥蓂,马朐(《别录》),棘花(《唐本草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。性味《别录》:"味苦

  • 大头茶

    药材名称大头茶拼音Dà Tóu Chá别名花东青、大山皮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大头茶的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ordonia axillaris Dietr.[Polyspora axill

  • 大透骨消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透骨消药材名称大透骨消拼音Dà Tòu Gǔ Xiāo别名地檀香、透骨消来源杜鹃花科大透骨消Gaultheria forrestii Diels,以根、叶入药

  • 包谷火焰包

    药材名称包谷火焰包拼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玉蜀黍"条。功能主治《重庆草

  • 莲叶橐吾

    药材名称莲叶橐吾拼音Lián Yè Tuó Wú别名一碗水来源菊科莲叶橐吾Ligularia nelumbifolia (Bur. et Franch.)Han

  • 番石榴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番石榴叶药材名称番石榴叶拼音Fān Shí Liu Yè别名鸡矢茶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南宁市药物志》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叶。采嫩叶晒干。化学成分叶含β-

  • 五色梅叶

    药材名称五色梅叶拼音Wǔ Sè Méi Yè别名臭金凤叶、毛神花叶、五色花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马樱丹的叶或嫩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ntana camara L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

  • 杜仲叶

    药材名称杜仲叶拼音Dù Zhò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commia ulmoides Oliv.采收和储藏:秋末采收,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落叶乔木

  • 莲座蓟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莲座蓟药材名称莲座蓟拼音Lián Zuò Jì别名食用蓟来源菊科莲座蓟Cirsium esculentum (Sievers)C. A. Mey.,以

  • 小米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米草药材名称小米草拼音Xiáo Mǐ Cǎo别名心木涕区蒺(藏名)。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小米草的全草。7~8月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10~20厘米。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