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油柑根

油柑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油柑根

药材名称油柑根

拼音Yóu Gān Gēn

别名余甘子根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

来源大戟科植物油柑根皮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庵摩勒"条。

化学成分根茎含蛇麻脂醇,并没食子酸,β-谷甾醇。

性味①《陆川本草》:"甘酸,性寒。"
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甘,寒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解毒。治腹泻,高血压,梅毒、下疳,蜈蚣咬伤。
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清热解毒。"
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捣碎后敷治蜈蚣咬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复方①治肠炎腹泻,高血压:余甘子干根五至八钱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②治高血压,支气管炎,胃炎:余甘子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油柑根

药材名称油柑根

拼音Yóu Gān Gēn

英文名Root of Emblic Leafflower

别名余甘子根。

出处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.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llanthus emblica L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余甘子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3-8m。树皮灰白色,薄而易脱落,露出大块赤红色内皮。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,2列,密生,极似羽状复叶;近无柄;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;托叶线状披针形;叶片长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,长1-2cm,宽3-5mm。花簇生于叶腋,花小,黄色;单性,雌雄同株,具短柄;每花簇有1朵雌花,每花有花萼5-6片,无瓣;雄花花盘成6个极小的腺体,雄蕊3,合生成柱;雌花花盘杯状,边缘撕裂状,子房半藏其中。果实肉质,径约1.5cm,圆而略带6棱,初为黄绿色,成熟后呈赤红色,味先酸涩而后回甜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200m的疏林下或山坡向阳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化学成分根茎含蛇麻脂醇(Lupeol),并没食子酸(Ella-gicacid),β-谷甾醇。

性味味甘;微苦;性凉

归经肝;脾经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解毒散结。主泄泻;痢疾;黄疸;瘰疬;皮肤湿疹;蜈蚣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各家论述1.《岭南采药录》:清热解毒。

2.《广西中药志》:捣碎后敷治蜈蚣咬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榜嘎

    药材名称榜嘎拼音Bǎnɡ Gā别名藏名:榜阿嘎保出处历代藏医药书均有记载。《蓝琉璃》记载:本品“基生叶三、四片,茎叶稍小,或深裂为七、八片,茎小而柔,花白色有蓝红光泽解时疫毒,清胆热。”《晶珠本草》、

  • 覆盆子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覆盆子叶药材名称覆盆子叶拼音Fù Pén Zi Yè别名西国草(《海上集验方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、插田泡等的茎叶。性味《纲目》

  • 鹿胎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鹿胎药材名称鹿胎拼音Lù Tāi来源为鹿的干燥胎儿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血,益精。用于肾虚精亏,体弱无力,腰腿酸软。用法用量多配成丸剂或膏剂服用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  • 铁树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铁树药材名称铁树拼音Tiě Shù别名朱竹、红铁树、红叶来源龙舌兰科铁树属植物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 (L.)Cheval.,以花、叶和根入药。随时可

  • 小叶莲

    药材名称小叶莲拼音Xiǎo Yè Lián英文名FRUCTUS SINO PODOPHYLLI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。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 (

  • 乌蛇胆

    药材名称乌蛇胆拼音Wū Shé Dǎ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胆。将蛇剖开腹部,找出胆囊,用线扎住胆管上端,然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,取出晾干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乌蛇&qu

  • 凤眼果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凤眼果壳药材名称凤眼果壳拼音Fènɡ Yǎn Guǒ Ké英文名风眼果荚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苹婆壳(《广东中药》Ⅱ)。出处《广东中药》Ⅱ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果壳。

  • 黄麻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麻叶药材名称黄麻叶拼音Huánɡ Má Yè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。夏、秋季采。原形态黄麻(《本草图经》),又名:络麻(《便民图纂》)

  • 南苜蓿

    药材名称南苜蓿别名母齐头、金花菜、黄花草子、草头来源豆科南苜蓿Medicago hispida Gaertn.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长江下游各省。性味全草:苦、微涩,平。根:苦、微涩,寒。功能主治

  • 白背三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背三七药材名称白背三七拼音Bái Bèi Sān Qī别名大肥牛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土生地、白仔菜药、散血姜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,土田七(《广西中药志》),三百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