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州常山
药材名称海州常山
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
别名臭梧桐
性味辛、苦、甘,凉。
归经归肝经。
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、半身不遂。
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。单用,或与稀莶草配伍,即稀桐丸。煎汤洗湿疹。本品有降血压作用,可用于高血压病。以开花前的叶子降压作用较好。用时不宜高热煎煮,以免减弱降压作用。宜制丸剂或研粉服,亦可与稀莶草配伍。
5~15克。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药材名称海州常山
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
别名臭梧桐
性味辛、苦、甘,凉。
归经归肝经。
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、半身不遂。
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。单用,或与稀莶草配伍,即稀桐丸。煎汤洗湿疹。本品有降血压作用,可用于高血压病。以开花前的叶子降压作用较好。用时不宜高热煎煮,以免减弱降压作用。宜制丸剂或研粉服,亦可与稀莶草配伍。
5~15克。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杜仲药材名称野杜仲拼音Yě Dù Zhònɡ别名四棱子、金丝杜仲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黑杜仲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
药材名称刺莓果根拼音Cì Méi Guǒ Gēn别名野玫瑰根(《吉林医药资料》(1):32,1971)出处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。功能主治《黑龙江常用中
药材名称垂花香薷拼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别名大黄药、大黑头草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. W. Smith,以全草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太白菊药材名称太白菊拼音Tài Bái Jú别名紫菀千花、肺经草、柔软紫菀来源菊科太白菊Aster flaccidus Bunge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伏龙肝药材名称伏龙肝拼音Fú Lónɡ Gān别名灶心土来源为久经草或木柴熏烧的灶心土。性状为不规则的团块,大小不一。全体红褐色,表面有削砍的刀痕。质较硬,断面
《中药大辞典》:功劳子药材名称功劳子拼音Gōnɡ Láo Zǐ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、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果实。6月采摘果序,晒干,搓下果实,去净杂质,晒至足干
药材名称刺葡萄根拼音Cì Pú Tɑo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is davidii(Roman.)Foex.[Spinovitisdavidii Rom
药材名称石蒟拼音Shí Jǔ别名石南藤来源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毛山蒟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per martinii C.DC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毛山蒟攀援藤本。枝
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银花露药材名称金银花露拼音Jīn Yín Huā Lù别名金银露《金氏药帖》),忍冬花露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中国医学辞典》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花蕾(金银
药材名称朴树拼音Pò Shù别名小叶牛筋树来源榆科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.,以根皮、树皮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华南、华东各省。功能主治主治腰痛。外用治漆疮。用法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