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猕猴肉

猕猴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猕猴肉

药材名称猕猴肉

拼音Mí Hóu Ròu

出处证类本草

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

性味①《证类本草》:"味酸,平,无毒。"
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酸,温。"

功能主治《证类本箪》:"主诸风劳,酿酒弥佳。为脯,主久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猕猴肉

药材名称猕猴肉

拼音Mí Hóu Ròu

英文名macaque as food, rhesus monkey

出处出自《证类本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猴科动物猕猴和短尾猴的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2.Macaca speciosa F.Cuvier

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,除去毛及内脏,剔除骨骼,取肉,鲜用或烘干。

原形态1.猕猴,体形瘦小,头顶无“漩毛”,肩毛短而尾较长,约为之半。颊部有颊囊,具5趾(指),有扁平的指甲,臀胝发达,呈红色,雌体更红。体色为呈棕灰色或棕黄色,色泽因地区、年龄不同而有异背部后半部毛呈橙黄色而有光泽;腹面淡灰色,后肢上部亦有橙色的光泽。

2.短性猴,体形较猕猴大,大者可重达15kg。四肢等长,尾很短,仅6cm左右。壮年时颜面红色,小猴随性成熟而变红,老年后裉去红色变为紫色或青黑色;头顶之毛较长,由正中向两侧分开,是与猕猴的主要区别点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栖息于石山、树林、裸岩等环境。营集群生活。2.生活于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栖息环境与猕猴相似。群居。余皆与猕猴相似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和长江流域大部,青藏高原及山西、河南、河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。

2.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酸;性平

归经肺经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补肾健脾。主风湿骨痛;神经衰弱;阳痿遗精;小儿疳积;便血

用法用量内服:蒸食,100-200g;或烘烤成肉干。

各家论述证类本草》:主诸风劳,酿酒弥佳。为脯,主久疟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蝇子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蝇子草药材名称蝇子草拼音Yínɡ Zi Cǎo别名银柴胡[陕西]、土桔梗[陕西眉县]、脱力草、粘蝇草、野蚊子草来源石竹科麦瓶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 fortunei

  • 黑草

    药材名称黑草拼音Hēi Cǎo别名鬼羽箭、羽箭草、黑骨草、克草来源玄参科鬼羽箭属植物黑草Buchnera cruciata Buch.-Ham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淡、微苦,

  • 豆瓣还阳

    药材名称豆瓣还阳拼音Dòu Bàn Hái Yánɡ别名豆瓣菜、山飘香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景天科植物山飘风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dum major(Hemsl.)Migo[S.filipesa

  • 杉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杉叶药材名称杉叶拼音Shān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杉科植物杉的嫩叶或叶片。化学成分参见"杉木"条。功能主治治慢性气管炎,牙痛,天疱疮,烧伤。用法用量内服

  • 土牡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土牡蛎药材名称土牡蛎拼音Tǔ Mǔ Lì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。冬季水枯时,在河滩沙坝上收集,洗净泥沙,晒干。原形态贝壳2片,同形,呈长椭圆形,长

  • 九头狮子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九头狮子草药材名称九头狮子草拼音Jiǔ Tóu Shī Zi Cǎo别名川白牛膝、九节篱、六角英[福建]、化痰青、绿豆青、竹叶青来源为爵床科九头狮子草属植物九头狮子草Peristr

  • 海仙花

    药材名称海仙花拼音Hǎi Xiān Huā别名三台花、三台红花、楼台草、古木草出处本品载于清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云:"海仙花,生云南海边。紫茎独挺,繁花层缀,五瓣缺唇,娇红夺目。土人夏日持售于市,曰三

  • 倒赤伞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倒赤伞药材名称倒赤伞拼音Dǎo Chì Sǎn来源菊科倒赤伞Ainsliaea latifolia (D. Don) Sch.-Bip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西藏。性味辛

  • 卵叶贝母

    药材名称卵叶贝母拼音Luǎn Yè Bèi Mǔ别名有瓜石斛、卜谢恣罗玛切瓦(藏名)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兰科植物卵叶贝母兰的全草。7~9月采收。原形态多年生附生草本。根状茎

  • 蜈蚣刺

    药材名称蜈蚣刺拼音Wú Gōnɡ Cì别名马椒、止血丹、马胶根、接骨药来源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多叶花椒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.采收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