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痰火草

痰火草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痰火草

药材名称痰火草

别名围夹草、癌草

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 (C. B. Clarke) O. Kuntze [Aneilema bracteata (C. B. Clarke)O. Kuntze]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晒干。

性味甘、淡,凉。

功能主治化痰散结。用于淋巴结结核。

用法用量1~2两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痰火草

药材名称痰火草

拼音Tán Huǒ Cǎo

别名围夹草、癌草、青竹壳菜、青鸭跖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叶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rdannia bracteata(C.B.Clarke)O.Kuntze ex J.K. Morton[Aneilema nudiflrum R.Br.var,bracteatum C.B.Clarke;A.bracteatum(Clarke)O.Kuntze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大苞水竹叶匍匐草本。须根多而细。茎有毛。基生叶丛生,线形或阔线形,长10-24cm,宽1-1.5cm;茎生叶互生,叶片线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3-8cm,宽8-12mm,先端急尖,基部呈鞘状,叶鞘被毛,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短柔毛。花密集成头状花序,生于枝端,直径约1cm;花梗长2.5-5cm,总苞片被外形,长1-2.5cm,宽6-8mm;花梗粗短;小苞片大而宿存,膜质,圆形,长约5mm,成覆瓦状排列;萼片3,长圆形,长约4mm;花瓣3,蓝色或紫色;发育雄蕊3,退化雄蕊3,花丝被毛;子房椭圆形,花柱与子房几等长。蒴果卵形,具3棱,每室有种子2颗。种子具皱纹。花期5月,果期8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850m的水沟边及密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甘;淡;凉

功能主治化痰散结;清热通淋。主瘰疬痰核;热淋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糯米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糯米藤药材名称糯米藤拼音Nuò Mǐ Ténɡ别名捆仙绳(《天宝本草》),糯米菜(《峨嵋药植》),糯米草、米浆藤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生扯拢、筲箕藤(《民间常用草

  • 兰花叶

    药材名称兰花叶拼音Lán Huā Yè别名兰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建兰;寒兰或台兰等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ymbidium ensifolium (L.)Sw.[Epidendrum e

  • 狗脚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狗脚草根药材名称狗脚草根拼音Gǒu Jiǎo Cǎo Gēn出处《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文摘集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假木荷的根。挖取根部,洗净,切成薄片,晒干。原形态假木荷,又

  • 小一把抓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一把抓药材名称小一把抓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小一把抓Aleuritopteris hopeana (C. Chr.) Ching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健脾胃,

  • 澜江百合

    药材名称澜江百合拼音Lán Jiānɡ Bǎi Hé别名察区大丝美多(藏名)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澜江百合的鳞茎。8~9月采挖,洗净泥土,剥取鳞片,用开水略烫,晒干

  • 赪桐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赪桐叶药材名称赪桐叶拼音Chēnɡ Tónɡ Yè别名红蜻蜒叶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。性味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

  • 牛肠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肠药材名称牛肠拼音Niú Chánɡ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肠。功能主治《本草蒙筌》:"厚肠,除肠风痔漏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

  • 大茶根

    药材名称大茶根拼音Dà Chá Gēn别名大洋藤、玉叶金花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胶鸟藤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,火烧藤(广西医学院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》)。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

  • 泡桐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泡桐花药材名称泡桐花拼音Pào Tónɡ Huā出处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花。功能主治治上呼吸道感染,支气管肺炎,急性扁桃体炎,菌痢,急性

  • 肝风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肝风草药材名称肝风草拼音Gān Fēnɡ Cǎo出处《福建中草药》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多鲜用。原形态葱莲,又名:玉帘。多年生草本。鳞茎灰黄色,内层白色含粘液,直径约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