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白千层叶

白千层叶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千层叶

药材名称白千层叶

拼音Bái Qiān Cénɡ Yè

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
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叶片,全年可采。

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1~1.5%,主要成分为1,8-桉叶素,占50~65%,其次为松油醇、醛类等。

性味辛涩,温。

功能主治祛风止痛。

复方①治风湿骨痛,神经痛,肠炎腹泻:白千层干叶二至三钱。水煎服。

②治过敏性皮炎,湿疹:白千层鲜叶煎水洗。(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白千层叶

药材名称白千层叶

拼音Bái Qiān Cénɡ Yè

英文名Cajeputtree Leaf, Leaf of Cajeputtree,leaf of Punetree

出处出自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物白千层的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laleuca leucadendra L.[Myrtus leucadendra Linn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阴干。

原形态乔木,高达18m。树皮灰白色,厚而松软,呈薄层状剥落。嫩枝灰白色。叶互生;叶柄极短;叶片革质,披针形或狭长圆形,长4-10cm,宽1-2cm,两端尖,全缘,油腺点多,香气浓郁;基出脉3-7条。花白色,密集于枝顶成穗状花序,花序轴常有短毛;萼管卵形,长3mm,有毛或无毛,萼齿5,圆形,长约1mm;花瓣5,卵形,长2-3mm,宽3mm;雄蕊多数,绿白以,长约1cm,常5-8枚成束,花药背部着生,药室平行,纵裂;子房下位,与萼管合生,先端突出,3室,花柱线形,比雄蕊略长,柱头多少扩大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5-7mm,种子近三角形。花期每年多次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较干的沙地上,多为栽培。

资源分布: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均有栽培。原产澳大利亚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阴性树种,喜温暖潮湿环境,要求阳光充足,适应性强,能耐干旱高温及瘠瘦土壤,亦可耐轻霜及短期0℃左右低温。对土壤要求不严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,育苗移栽。9月下旬至翌年3月,当果皮由红褐色变为深灰色或褐色时,将果枝摘下用薄膜垫托置无风处曝晒2-3d,果实开裂脱出种子和秕粒。种子随采随播,亦可晒干袋藏备用。2月中、下旬播种育苗。由于种子细小,千粒重仅0.1g,所以播各整地要求细致,表层土需过筛,压平,淋足水分,播下种子,覆盖薄膜,日平均温度在10℃以上,播后5-6d可发芽。当苗高6-8cm,叶片接近硬革质时,可换床育苗。换床育苗时要施足基肥,以后每月追施1-3次。当苗高1.2m时可栽植。栽植穴规格为长、宽、深各为40cm。

田间管理 3年内每年在是春或雨季前进行松土除草2-3次。早春结合除草施有机肥。

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,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,用50%退菌特1 000倍液喷射。

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1%-1.5%,主要成分为桉叶素(cineole),占50%-65%,其次为松油醇(terpineol),醛类等[1]。

药理作用煎剂用平板纸片法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
性味味辛;性凉

功能主治祛风止痛;利湿止痒。主感冒发热;风湿骨痛;腹痛泄泻;风疹;温疹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
各家论述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白千层叶和枝蒸取的挥发油可镇痛、驱虫及防腐,治耳痛,齿痛,风湿痛及神经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蔹莓五加

    药材名称乌蔹莓五加拼音Wū Liǎn Méi Wǔ Jiā英文名bark of Treebineleaf Acanthopanax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乌蔹莓五加的根皮。

  • 七叶子

    药材名称七叶子拼音Qí Yè Zi来源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海南地黄连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nronia hainanensis Howet T.Chen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枝叶,鲜用或晒

  • 苹果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苹果叶药材名称苹果叶拼音Pínɡ Guǒ Yè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叶片。功能主治①《滇南本草》:"敷脐上治阴症。又治产后血迷,经水不调,

  • 西洋菜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西洋菜干药材名称西洋菜干拼音Xī Yánɡ Cài Gān出处《生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豆瓣菜的全草。冬、春收采,晒干。原形态豆瓣菜,又名:水芥菜、水蔊菜、水

  • 铜锤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铜锤草药材名称铜锤草拼音Tónɡ Chuí Cǎo别名大酸味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大老鸦酸、地麦子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紫酢浆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红花柞浆草、大咸

  • 山柰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山柰药材名称山柰拼音Shān Nài别名三藾、沙姜、山辣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.的干燥根茎。冬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切片,晒干。原形态

  • 文蛤

    药材名称文蛤拼音Wén Há别名花蛤(《梦溪笔淡》),黄蛤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圆蛤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白利壳(《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。4~10月间

  • 玉龙鞭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玉龙鞭药材名称玉龙鞭拼音Yù Lónɡ Biān别名大种马鞭草、大兰草、倒扣藤、牛鞭草、狮鞭草、万能草、玉郎鞭、铁索草、假马鞭、倒困蛇来源马鞭草科假败酱Stac

  • 葱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葱花药材名称葱花拼音Cōnɡ Huā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花。功能主治《海上集验方》:"治脾心痛,痛则腹胀如锥刀刺者:吴茱萸一升,葱花一升。以水一大升八合,煎七

  • 山慈姑花

    药材名称山慈姑花拼音Shān Cí Gū Huā别名金灯花(《本草拾遗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花。功能主治(纲目》:"治小便血淋涩痛。"复方治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