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白毛蛇

白毛蛇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毛蛇

药材名称白毛蛇

拼音Bái Máo Shé

别名石祈蛇、上树蛇、白毛伸筋、石蚕、毛石蚕、岩蚕、白毛岩蚕、老鼠尾

来源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 S. Moore,以根状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干。

性味微苦、甘、平。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止血,利尿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,慢性腰腿痛,腰肌劳损,跌打损伤,骨折,黄疸性肝炎,吐血,便血,血尿;外用治疮疖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根状茎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白毛蛇

药材名称白毛蛇

拼音Bái Máo Shé

别名石蚕石蚕、石奇蛇、石祁蛇、白伸筋、石伸筋、白毛岩蚕、岩蚕、老鼠尾、墙蛇、石蚯蚓、飞线蜈蚣、石岩蚕、白花石蚕、毛石蚕、白毛骨碎补、白毛阴石蕨、地蜈蚣、石母、树蕨蕨、石上蚂蟥、马骝尾、阴地蕨、白毛伸筋

出处1.本品始载于《本草抬遗》,以草石蚕为名,云:“生高山石上,根如簪,上有毛,节如蚕,叶似卷柏,山人取浸酒,除风破血,主溪毒,煮食之。”2.《本草图经》在《本经》石蚕条下亦注云:“草根之似蚕者,亦名石蚕,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,四时当有其苗青亦有节,三月采根。”上述原植物与本品颇类同。

3.而《本草纲目》所引《本草拾遗》草石蚕一名,列入菜部,实系唇形科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mata tyermanni Moore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挖取,洗净,去附叶、须根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约20cm。根茎粗壮,长而横生,密被棕色至灰白色、基部近圆形、向上为狭披针形鳞片,膜质,盾状着生。叶远生,无毛;叶柄基部有鳞片;叶片革质,宽卵状三角形,长、宽各约10-15cm,二至四回深羽裂;羽片有柄,基部1对最大,三角状披针形,其各回小羽片以基部下侧的较大,第2对以上的羽片较小,披针形,钝头;末回裂片通常有长短不等的2个钝齿,每齿有1条小脉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;囊群盖近圆形,仅基部一点着生,其余分离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600m的山地石上或林中树干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1.性状鉴别 根茎扁圆柱形,稍扭曲或有分枝,长短不一,直径3-7mm。表面密被膜质、线状披针形鳞片,长约4mm,灰白色,基部圆形,红棕色;须根多数,棕褐色,除去鳞片、须根后,表面棕黑色,有不规则纵皱纹。质稍硬,易折断,断面平坦,黄绿色,有点状维管束。气微,味淡。

2.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表皮为1列小形细胞,外被角质层,表面凹陷处着生丁字形鳞片;鳞片由多细胞组成,内含红棕色物质。分体中柱4-11个断续排列近环状,紧靠分体中柱周围的细胞,壁增厚,并具纹孔。内皮层细胞有明显的凯氏点。

鉴别(1)取本品粗粉1g,加乙醇10ml,浸泡4小时,滤过。取滤液5ml,在水浴上蒸干,残渣加冰醋酸少量溶解,再加醋酐-硫酸(19:1)试液数滴,溶液呈紫红色,上层液逐渐变绿色。(检查甾醇类)(2)取本品粗粉1g,加水10ml,浸泡过夜,滤过,取滤液1ml,加等量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,置沸水浴上加热数分钟,即发生棕红色沉淀。(检查单糖)

性味微苦;甘;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风火牙痛;疖肿;带状疱疹;风湿痹痛;湿热黄疸;淋浊;带下;腰肌劳损;跌打骨折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30g;研末,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
复方《本草抬遗》:“生高山石上,根如箸,上有毛,节如蚕。”故名草石蚕石蚕、岩蚕。所谓有毛,即指密被之白棕色狭鳞片,故又称白毛岩蚕、白花石蚕

亦有以为其根与蛇、鼠尾、蚯蚓蜈蚣等相似者,各以形名。

以其功能名之而有伸筋、骨碎补类名称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刺

    药材名称白刺别名酸胖、哈尔马格、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.以果实入药。秋季果实成熟采收,晒干。性味甘、酸,温。功能主治健脾胃,助消化,安神,

  • 绢毛苣

    药材名称绢毛苣拼音Juàn Máo Jù别名扫工色尔布(藏名)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苣的全草。7~9月采收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有白色乳汁,高4~25厘米

  • 角翅卫矛果

    药材名称角翅卫矛果拼音Jiǎo Chì Wèi Máo Guǒ别名蜘蛛果果实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Euonymus cornutus Hemsl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onym

  • 灰叶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灰叶根药材名称灰叶根拼音Huī Yè Gēn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灰叶的根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化学成分根皮含鱼藤酮、灰叶素和鱼藤素。性味微苦,

  • 枝儿条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枝儿条药材名称枝儿条拼音Zhī ér Tiáo别名忙牛查、牛枝子、牛筋子来源豆科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(Laxm.)Schindl.,

  • 中国繁缕

    药材名称中国繁缕拼音Zhōnɡ Guó Fán Lǚ别名鸦雀子窝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中国繁缕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llaria chinensis Regel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、秋季

  • 鲩鱼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鲩鱼胆药材名称鲩鱼胆拼音Huàn Yú Dǎn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。冬季收集,阴干。性味①《本草拾遗》:"苦。"②《纲目》:&

  • 吊岩风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吊岩风药材名称吊岩风拼音Diào Yán Fēnɡ别名红葡萄藤、爬山虎、上木蛇、上木三叉虎、三叉虎、上竹龙、上树蜈蚣[广西]来源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异叶爬山虎Pa

  • 夹蛇龟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夹蛇龟肉药材名称夹蛇龟肉拼音Jiá Shé Guī Ròu出处《食性本草》来源为龟科动物夹蛇龟的肉。性味①《食性本草》:"寒,有毒。"

  • 闭鞘姜

    药材名称闭鞘姜拼音Bì Qiào Jiānɡ别名樟柳头、广东商陆、白石笋、山冬笋、水蕉花、象甘蔗来源姜科闭鞘姜属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 (Koenig)Sm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