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粽粑叶

粽粑叶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粽粑叶

药材名称粽粑叶

别名柊叶、棕叶

来源竹芋粽粑叶Phrynium capitatum Willd.,以全草入药。

生境分部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。

性味甘、淡,微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利尿。

感冒高热,痢疾,吐血,衄血,血崩。根状茎5钱,水煎服。

口腔溃烂,酒醉。叶柄5钱,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含漱或内服。

小便不利,音哑。叶3~5钱,水煎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粽粑叶

药材名称粽粑叶

拼音Zònɡ Bā Yè

别名冬叶、粽叶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竹芋科植物柊叶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rynium capitatum Willd.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
原形态柊叶,多年生草本,高约1m,根茎块状。叶基生;叶柄长约60cm,叶枕长3-7cm,无毛;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5-50cm,宽10-22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急尖,两面均无毛。头状花序近球形,直径约5cm,无柄,自叶鞘内生出;苞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2-3cm,紫红色,先端初急尖,后呈纤维状;每一苞片内有花3对,无柄;萼片玫形,长约1cm,被绢毛。果梨形,粟色,具3棱,长1-1.2cm,外果皮质硬。种子2-3颗,具浅槽良及小疣凸。花期5-7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中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栽培生物学物性,喜温暖潮湿气假。宜选土层深厚、肥沃的阴湿地栽培。

栽培技术,用分株繁殖法。初春,从母株中挖掘部分新长出的粗壮植株作种苗,分成数蔸,每蔸留3-4个地上茎,煎去茎下部叶片,按行120×100cm挖穴,穴深约30cm,每穴栽1蔸,盖土,压紧。

田间管理,出苗后,及时中耕除草,每年追肥2-3次,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。

性味味甘;淡;性微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;利尿。主感冒发热;痢疾;吐血;衄血;血崩;口腔溃烂;音哑;小便不利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或鲜草捣烂取汁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粱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粱米药材名称白粱米拼音Bái Liánɡ Mǐ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植物白粱的种仁。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。植物形态详"粟米"条。性味《别录

  • 血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血余药材名称血余拼音Xuè Yú别名发髭(《本经》),乱发(《金匮要略》)。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为人的头发。收集人发,用碱水洗去油垢,清水漂净后晒干。商品均加工成炭

  • 裸茎金腰子

    药材名称裸茎金腰子别名亚吉玛[藏语]来源虎耳草科裸茎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青海、甘肃、云南、新疆、西藏。性味微苦,寒。功能主治利胆,止

  • 金箔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箔药材名称金箔拼音Jīn Bó别名金薄(《药性论》)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。原形态自然金,又名:生金(陶弘景)。等轴晶系。晶体呈八面体,但很少见,常见的

  • 獐髓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獐髓药材名称獐髓拼音Zhānɡ Suǐ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獐肉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别录》:"益气力,悦泽人面。&qu

  • 红花酢浆草

    药材名称红花酢浆草拼音Hónɡ Huā Zuò Jiānɡ Cǎo别名大叶酢浆草、三夹莲、铜锤草来源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.[O. m

  • 蘼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蘼芜药材名称蘼芜拼音Mí Wú别名蕲莲、蘪芜(《尔雅》),薇芜(《本经》),江蒿(《上林赋》),芎藭苗(《别录》),川芎苗(《履巉岩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伞形

  • 枳椇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枳椇子药材名称枳椇子拼音Zhǐ Jǔ Zǐ别名木蜜(陆玑《诗疏》),树蜜、木饧(崔豹《古今注》),白石木子(《荆楚岁时记》),蜜屈律(《太平广记》),鸡距子、癞汉指头(《苏沈良方》),

  • 防风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防风花药材名称防风花拼音Fánɡ Fēnɡ Huā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花。功能主治《药性论》:"主心腹痛,四肢拘急,行履不得,经脉虚羸,骨节间疼痛。

  • 黄囊杓兰

    药材名称黄囊杓兰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黄囊杓兰Cypripedium Sp.以根入药。8~9月挖根,洗净,晒干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强心利尿,活血调经。用于心力衰竭,月经不调。用法用量3~5钱。摘录《全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