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红橡木子

红橡木子

药材名称红橡木子

拼音Hónɡ Xiànɡ Mù Zǐ

出处《陆川本草》

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红锥种仁。冬季采收。

原形态红锥,又名:赤黎、红黎、红椽栲。

常绿乔木,高可达25米。树皮灰色至灰褐色,小枝紫褐色,有淡褐色的皮孔。单叶互生;薄革质;卵状披针形,长7~10厦米,宽1.5~2.8厘米,基部阔楔形,先端渐尖为尾状,全缘,或上半部有疏而细的齿,上面光亮无毛,下面密被赤褐色粃鳞,侧脉纤细,10~12对,在背面明显;叶柄长4~8毫米,被微柔毛。花单性,蜂雄同株;雄花成直立穗状花序,雌花为短穗状花序;果穗长5~9厘米,无毛;总苞球形,开裂,直径1.5~2.5厘米,密生锥状被毛的硬尖刺,内面有坚果1~3。坚果卵形,顶端短尖,长6~10毫米,直径4~8毫米。花期3~5月。果期11~12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及湿润的山谷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福建等地。

性味《陆川本草》:"甘,温。"

功能主治《陆川本草》:"滋养强壮,健胃,消食。治食欲不振,脾虚泄泻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炒食或煮食,1~2两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牛力

    药材名称九牛力拼音Jiǔ Niú Lì别名川太、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穿鞘菝葜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milax perfoliata Lour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

  • 凤尾铁角蕨

    药材名称凤尾铁角蕨别名大猪鬃草、大凤尾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凤尾铁角蕨Asplenium praemosum Sw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甘、苦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清热,利尿。主治痢疾,肠炎,咽

  • 太阳海星

    药材名称太阳海星拼音Tài Yánɡ Hǎi Xīnɡ别名太阳鱼来源药材基源:为太阳海星科动物陶氏太阳海星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ster dawsoni Verrill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

  • 豌豆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豌豆七药材名称豌豆七拼音Wān Dòu Qī别名白三七[陕西]、还阳参、三匹七、打不死、一代宗、接骨丹、三步接骨丹、姜皮矮陀陀、玉蝴蝶[云南昆明]来源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豌

  • 蜻蜒兰

    药材名称蜻蜒兰拼音Qīnɡ Yán Lán英文名all-grass of Asiatic Dragonflyorchis别名竹叶兰出处出自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蜻蜓兰的全草。拉丁植

  • 伞莎草

    药材名称伞莎草拼音Sǎn Suō Cǎo别名九龙吐珠来源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风车草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erus alternifolius L.subsp.flabelliformis

  • 野草香

    药材名称野草香拼音Yě Cǎo Xiānɡ别名野香薷、鱼香菜、木姜花、野薄荷、狗尾草、野香苏、野苏麻、满山香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野草香的叶或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sholtzia cyp

  • 豉虫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豉虫药材名称豉虫拼音Chǐ Chónɡ别名豉母虫(《补缺肘后方》)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的全虫。原形态体椭圆形,雄虫长约7毫米,雌虫较大。色黑或黄,有光泽。头顶

  • 卷毛耳草

    药材名称卷毛耳草别名红花耳草、野甘草来源茜草科卷毛耳草Hedyotis mellii Tutch.[Oldenlandia mellii (Tutch.) Chun],以全草及根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、江

  • 海白石

    药材名称海白石拼音Hǎi Bái Shí别名鹅管石来源药材基源:为枇杷珊瑚科动物粗糙盔形珊瑚等多种盔形珊瑚离散的石来质骨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laxea aspera Quelch采收和储藏: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