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膜蕨囊瓣芹

膜蕨囊瓣芹

药材名称膜蕨囊瓣芹

拼音Mó Jué Nánɡ Bàn Qín

别名细沙毛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膜蕨羹瓣芹的带根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nopetalum trichomanifolium (Franch.)Hand.Mazz.[Carum trichomanifolium Franch.;Pimpinetla trichomanifolia (Franch.) Diels;Cryptotaeniopsistrichumanifolia(Franch.) Wolff]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40cm。有根茎;茎1-3,有条纹。叶几乎全部基生,叶柄长5-8cm,基部有宽膜质叶鞘;叶片菱形,近于三出式的三至四回羽状分裂,一回裂片有柄,末回裂片狭窄。复伞形花序;无总苞片;小总苞片2-4,大小不等;小伞形花序有花2-4,花柄不等长;萼齿钻形,大小不等;花瓣白色,不等长,有内折的小舌片;花柱直立。果实狭长卵形,仅1个心皮发育,每棱槽内油管1-3。花、果期3-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80-2400m的林下、沟边及阴湿的岩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祛风除湿;活血止血。主咳嗽;头痛;胃痛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;或鲜品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茜草茎

    药材名称茜草茎拼音Qiàn Cǎo Jīnɡ别名茜草藤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。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产四川、江苏、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。性状干

  • 白尼参

    药材名称白尼参拼音Bái Ní Sh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海参科动物蛇目白尼参及图纹白尼参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hadschia argus Jaeger2.Bohadschia marm

  • 鸡排骨草

    药材名称鸡排骨草别名刺蕊草、牛虱麻、高脚流明草来源唇形科鸡排骨草Pogostemon glaber Benth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主治肺结

  • 夜来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夜来香药材名称夜来香别名夜香花、夜兰香来源萝藦科夜来香属植物夜来香Telosma cordatum (Brum. f.) Merr.,以叶、花、果入药。叶随时可采,花、果分别于花期

  • 假山皮条

    药材名称假山皮条别名千斤拔、马尾叶、豹子眼睛花来源豆科假山皮条Moghania wallichii (Wight et Arn.) O. Kuntze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辛、涩,微温。功能主

  • 地梗鼠尾

    药材名称地梗鼠尾拼音Dì Gěnɡ Shǔ Wěi别名白补药、田芹菜来源唇形科地梗鼠尾Salvia scapiformis Hance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

  • 南天竹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南天竹子药材名称南天竹子拼音Nán Tiān Zhú Zi别名红杷子(王玷桂《不药良方》),天烛子(《三奇方》),红枸子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南竹子(《广西中药志》

  • 蒟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蒟酱药材名称蒟酱拼音Jǔ Jiànɡ别名枸酱(《汉书》),蒟子(《广志》),土荜拨(《食疗本草》),大荜拨(《成都县志》),蒟青、槟榔蒟(《岭南草药志》),青蒌、香荖(《广东

  • 野漆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漆树根药材名称野漆树根拼音Yě Qī Shù Gēn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野漆树的根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野漆树叶"条。性味《闽东本草》:&

  • 薅田藨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薅田藨根药材名称薅田藨根拼音Hāo Tián Pāo Gēn别名茅莓根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。化学成分根含鞣质4.5%,糖2.3%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