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苦苣苔

苦苣苔

药材名称苦苣苔

拼音Kǔ Jù Tái

英文名Common Conandron

别名锯齿三七、一张白、岩菜、水鳖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苦苣苔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nandron ramondiolides Sieb. Et Zucc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。

原形态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短而卧,长1.4-3cm,芽密被黄褐色长柔毛。叶能常1-2,稀有3片;叶柄长4-19cm,有翅;叶片草质或薄纸质,椭圆形或椭圆状卵表,长18-24cm,宽4.5-1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不整齐的牙齿,两面毛,有时下面沿脉具疏毛。花葶1-2条,长达17cm,疏被白色短柔毛;聚伞花序伞房状,有5-10花,花序梗长9-12cm,被疏行或近无毛;苞片小,张表,长4-8mm;花萼5深裂,裂片狭披针形或披针形状线形,先端微钝,外面被疏柔毛;花冠紫色,直径1-1.8cm,筒长3.5mm,裂片5,三角状狭卵形,先端钝;雄蕊5,着生花冠基部,花丝极短,花药围绕花柱连着成筒,药隔有长附属物,长约2mm;雌蕊无毛,花长5-6.6mm,柱头球形。蒴果狭球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约8mm,具宿存花柱。种子淡褐色,纹锤形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000m的山谷溪边石上,山坡林中石壁上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性状全草含苦苣苔甙(conandroside),洋丁香酚甙(acteoside)。[1]

药理作用苦苣苔全草提取物,在抗肿瘤筛选实验中,用肉瘤S180腹水型总细胞容积法实验表明本品无抗肿瘤作用。[1]

性味味苦;性寒

归经心经

功能主治解蛇毒。主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用法用量,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全草,味苦,性寒。有清热解毒的功能。外用治毒蛇咬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牛膝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牛膝药材名称白牛膝拼音Bái Niú Xī别名小九占牛(《滇南本草》),九股牛膝、长深根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。夏末秋初采

  • 变叶美登木

    药材名称变叶美登木拼音Biàn Yè Měi Dēnɡ Mù英文名Variable-leaved Mayten别名变叶裸实、刺仔木、咬眼刺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。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

  • 胡桃树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胡桃树皮药材名称胡桃树皮拼音Hú Táo Shù Pí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。化学成分含β-谷甾醇和白桦脂醇。又含没食子酚鞣

  • 香石藤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香石藤果药材名称香石藤果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 Guǒ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果实。秋、冬采收,蒸后取出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&q

  • 百足藤

    药材名称百足藤拼音Bǎi Zú Ténɡ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别名神仙对坐草、石上蜈蚣、飞天蜈蚣、百足草、铁斑鸠、巴岩姜、姜藤、天蜈蚣、土石蜈蚣、雄鸡尾、细蜈蚣草、蜈蚣草、石蜈蚣、下山蜈

  • 马蹄金

    药材名称马蹄金拼音Mǎ Tí Jīn别名黄胆草、小金钱草[四川]、螺丕草、小马蹄草、荷包草、九连环、小碗碗草、小迎风草、月亮草来源为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

  • 天脚板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天脚板果药材名称天脚板果拼音Tiān Jiǎo Bǎn Guǒ出处《峨嵋药植》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桃叶瑭瑚的果实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天脚板"条。功能主治《峨嵋药植》:

  • 卵叶鳞始蕨

    药材名称卵叶鳞始蕨拼音Luǎn Yè Lín Shǐ Jué英文名Ovate-leaf Lindsaea别名金花草出处始载于《蕨类名词及名称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鳞始蕨科植物卵叶鳞始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

  • 密毛桃叶珊瑚根

    药材名称密毛桃叶珊瑚根拼音Mì Máo Táo Yè Shān Hú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密毛桃叶珊瑚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cuba himalaica Hook.f.et Th

  • 苦天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苦天茄药材名称苦天茄拼音Kǔ Tiān Qié别名刺天茄、刺茄子、大苦葛、苦颠茄、金弹子、黄角刺、狗茄子、添钱果来源茄科苦天茄Solanum khassianum 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