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菊三七

菊三七

药材名称菊三七

拼音Jú Sān Qī

别名三七(《滇南本草》),金不换(《秘方集验》),紫三七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血当归、血三七、血七、血格答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水三七(《河北药材》),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、乌七(《湖南药物志》),菊叶三七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,狗头三七(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三七。根于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取,除尽残存的茎、叶及泥土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三七草"条。

生境分部产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

性状根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,长3~6厘米,直径约3厘米,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,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,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,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不平,新鲜时白色,干燥者呈淡黄色,有菊花心。气无,味甘淡后微苦。以干燥、整齐、质坚、无杂质、断面明亮者为佳。

性味甘苦,温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味苦。"

②《纲目》:"味甘。"
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淡,性温,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破血散瘀,止血,消肿。治跌打损伤,创伤出血,吐血,产后血气痛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跌打损伤。生用破血,炙用补血。"

②《纲目》:"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。"

③《简易草药》:"能破血,祛瘀,散血,消肿。通治五劳七伤,跌打损伤。"

④《草木便方》:"活血,续筋接骨。治内伤积血,痞块,心腹疼痛。"

⑤《天宝本草》:"治包块症瘕,妇女血滞,腰脚痛,男子遗精,痢症。"

⑥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"治血痢,月经过多,分娩后的后期出血等。又遇虎咬、毒蛇咬,蜂刺伤时,取汁涂敷伤处。"

⑦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治浮肿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:研末,0.5~1钱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跌打,风痛:土三七鲜根二至三钱。黄酒煎服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②治吐血:土三七根,捣碎调童便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
③治痨伤后腰痛:土三七煎蛋吃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④治产后血气痛:土三七捣细,泡开水加酒兑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⑤治蛇咬伤: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临床应用治疗大骨节病:取菊三七块根浸泡于30%酒精中,制成10%酊剂;或煎成药液配成12.5%及6.25%(供学龄儿童用)糖浆。每次20~30毫升,每日两次,饭后30分钟服。成人患者70例,经1个月观察,有效率达88.6%,其中显效21例(占30%),好转41例(占58.6%);儿童患者31例,显效9例,好转22例。有效病例平均服药8天左右(最短1天,最长18天)关节疼痛即可减轻。有的病人服药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现象,这往往是药效的信号,如坚持继续服药,疼痛可自然消失。酊剂疗效似优于糖浆。服药后少数病例有恶心、呕吐等反应,有胃病史者尤易发生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草灵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灵脂药材名称草灵脂拼音Cǎo Línɡ Zhī别名西藏鼠兔粪、岩兔粪、岩鼠粪来源兔目鼠兔科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 (Milne-Edwards),以

  • 蛤蜊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蛤蜊药材名称蛤蜊拼音Gé Lí别名吹潮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,沙蛤、沙蜊(《泉州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。全年均可捕捉。原

  • 渐尖毛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渐尖毛蕨药材名称渐尖毛蕨拼音Jiàn Jiān Máo Jué别名小叶凤凰尾巴草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渐尖毛蕨的根茎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

  • 红荆芥

    药材名称红荆芥拼音Hónɡ Jīnɡ Jiè别名野藿香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动蕊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Kinostemon ornatum(Hemsl.)Kudo[Teucrium orn

  • 天仙子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天仙子药材名称天仙子拼音Tiān Xiān Zǐ英文名SEMEN HYOSCYAMI别名莨菪子、山烟、牙痛子、熏牙子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. 的干燥成

  • 冰球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冰球子药材名称冰球子别名山慈姑、山兰来源兰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(Lindl.) Lindl.,以假鳞茎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甘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解毒

  • 山油柑果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油柑果实药材名称山油柑果实拼音Shān Yóu Gān Guǒ Shí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果实,秋、冬采收,用开水烫透,晒干。原形

  • 水紫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紫菀药材名称水紫菀拼音Shuǐ Zǐ Wǎn别名山苦菜(《黄山植物的研究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高株山莴苣的根。6月采挖,晒干备用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80~150厘米

  • 厚皮树皮

    药材名称厚皮树皮拼音Hòu Pí Shù Pí别名喃木、马楠、牛角麻、龙泥漆、胶皮麻、扒拉文公、万年青树[广东吊罗山]来源漆树科厚皮树属植物厚皮树Lannea

  • 浮萍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浮萍药材名称浮萍拼音Fú Pínɡ英文名HERBA SPIRODELAE别名水萍、水萍草、浮萍草来源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 (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