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菝葜叶

菝葜叶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菝葜叶

药材名称菝葜叶

拼音Bá Qiā Yè

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

来源百合科植物菝葜叶片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菝葜"条。

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。

性味《履巉岩本草》:"温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治风肿,疮疖,肿毒,臁疮,烫伤。
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肿,止痛。扑损、恶疮,以盐涂敷。"

②《本草图经》:"酿酒,治风毒,脚弱,痹满上气。"
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臁疮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浸酒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复方治诸般恶毒,疮疖肿毒:金刚藤,每用一叶,贴疮上,候清水出为度,未瘥再用。(《履巉岩本草》)

临床应用治疗烫伤:采用新鲜菝葜叶(落地及枯死的不用),放入锅内烘干,研成粉末,过筛,用适量麻油调匀。每日涂伤面2~3次。治疗5例,除1例因合并感染,经19天治愈出院外,其余4例均在3~7天治愈,且不需用镇痛药物。另据9例治疗结果,发现菝葜叶糊剂除有明显止痛作用外,收敛作用亦较强,并能控制感染。涂药24小时后,Ⅰ度创面红晕消退;浅Ⅱ度和深度创面在48小时后水泡内液体逐渐吸收干燥,水泡表皮发生皱纹,水泡下新上皮生长。9例中除1例因未清创,愈合时间较长外,其余均在七天内痊愈,并无瘢痕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菝葜叶

药材名称菝葜叶

拼音Bá Qiā Yè

英文名Leaf of Chinaroot Greenbrier

出处出自《日华子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milax china L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菝葜,攀缘状灌木。高1-3m。疏生刺。根茎粗厚,坚硬,为不规则的块根,粗2-3cm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5mm,约占全长的1/3-1/2,具宽0.5-1mm的狭鞘,几科都有卷须,少有例外,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;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,卵圆形或圆形、椭圆形,长3-10cm,宽1.5-5(-10)cm,基部宽楔形至心形,下面淡绿色,较少苍白色,有时具粉霜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,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,常呈球形;总花梗长1-2cm,花序托稍膨大,近球形,较少稍延长,具小苞片;花绿黄色,外轮花被片3,长圆形,长3.5-4.5mm,宽1.5-2mm,内轮花被片,稍狭。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/3,花药比花丝稍宽,常弯曲;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,有6枚退化雄蕊。浆果直径6-15mm,熟时红色,有粉霜。花期2-5月,果期9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、路旁、河谷或山坡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化东、中南、西南、及台湾等地。

化学成分叶含茎香甙。

性味甘;性平

功能主治祛风;利湿;解毒。主风肿;疮疖;肿毒;臁疮;烧烫伤;蜈蚣咬伤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捣敷,或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

复方治诸般恶毒,疮疖肿毒:金刚藤,每用一叶,贴疮上,候清水出为度,未瘥再用。(《履巉岩本草》)

各家论述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脚,止痛。扑损、恶疮,以盐涂敷。

2.《本草图经》:酿酒,治风毒,脚弱,痹满上气。

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臁疮。

临床应用治疗烫伤。采用新鲜菝葜叶(落地及枯死的不用),放入锅内烘干,研成粉末,过筛,用适量麻油调匀。每日涂伤面2-3次。治疗5例,除 1例因合并感染,经19天治愈出院外,其余4例均在3-7天治愈,且不需用镇痛药物。另据9例治疗结果,发现菝葜叶糊剂除有明显止痛作用外,收敛作用亦较强,并能控制感染。涂药24小时后,Ⅰ度创面红晕消退;浅Ⅱ度和深度创面在48小时后水泡内液体逐渐吸收干燥,水泡表皮发生皱纹,水泡下新上皮生长。9例中除 1例因未清创,愈合时间较长外,其余均在七天内痊愈,并无瘢痕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木蒂那布

    药材名称兴木蒂那布拼音Xìnɡ Mù Dì Nà Bù英文名root, leaf or flower of Szechwan-tibet Rabdosina别名川藏香茶菜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

  • 地肤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地肤苗药材名称地肤苗拼音Dì Fū Miáo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嫩茎叶。性味苦,寒。①《本草图经》:"叶:苦,寒,无毒。"②《救荒本

  • 白脚威灵

    药材名称白脚威灵别名紫威灵来源菊科白脚威灵Vernonia squarrosa (D. Don) Less. var. orientalis Kitam.[V. teres auct. non DC.

  • 芭蕉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芭蕉子药材名称芭蕉子拼音Bā Jiāo Zǐ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种子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芭蕉根"条。性味子生食:大寒;仁:性寒。功能主治子生食,止

  • 大蓟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蓟药材名称大蓟拼音Dà Jì别名大刺儿菜、大刺盖、老虎脷、山萝卜、刺萝卜、牛喳口、鸡母刺、大恶鸡婆、山老鼠簕来源为菊科蓟属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.,以全

  • 老鼠吹箫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老鼠吹箫药材名称老鼠吹箫拼音Láo Shǔ Chuī Xiāo别名羊饥藤、鸡舌头叶、风藤草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清风藤科植物云南清风藤的茎叶或根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原形

  • 太白小紫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太白小紫菀药材名称太白小紫菀拼音Tài Bái Xiǎo Zǐ Wǎn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垂头菊的全株。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,高20~25厘米。茎单生,直

  • 桑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桑黄药材名称桑黄拼音Sānɡ Huánɡ别名胡孙眼、桑耳、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(L. ex Fr.)Que

  • 牛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血药材名称牛血拼音Niú Xuè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血液。性味咸,平。①《纲目》:"咸,平,无毒。"②《本经逢原》:&qu

  • 鲤鱼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鲤鱼皮药材名称鲤鱼皮拼音Lǐ Yú Pí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皮。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、脂肪等。此外,尚含叶黄素及一种类似于蝲蛄素的红色色素;从绯鲤(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