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蚕蜕

蚕蜕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蚕蜕

药材名称蚕蜕

拼音Cán Tuì

别名蚕退、马鸣退(《嘉佑本草》),马明退(《儒门事亲》),蚕蜕皮(《本草蒙筌》),佛退(《眼科龙木论》),蚕退皮(《本草求原》),蚕衣、蚕儿衣(《山东中药》)。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蜕皮。收集家蚕起眠时的蜕皮,晒干即可。

性味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治崩漏,带下,痢疾,吐血,衄血,便血,牙疳,口疮,堠风,目翳。

①《嘉佑本草》:"主血风病,益妇人。"

②《本草蒙筌》:"止带漏崩中,赤白痢疾,除肠风下血,吐衄鼻洪。疔肿取灰敷,牙疳加麝贴,牙宣灰擦龈上,口疮灰敷患间。"

③《纲目》:"治目中翳障及疳疮。"

④《握灵本草》:"烧灰治牙痈,牙痛,牙疳,缠喉风。"

⑤《本草求原》:"主热淋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煅存性,作散剂。外用:研末撒。

注意《本草经疏》:"妇人血虚无风湿者不宜用。"

复方①治牙疳:枯矾、人中白(火煅白色)、五倍子各三钱,蚕退(烧存性)二钱。为细末。先以米泔水,用蛴螬虫翻转蘸水洗净瘀血,以药敷之。(《赤水玄珠》蚕退散)

②治疳疮:马明退(烧灰)三钱,轻粉少许。上研为细末。先以温浆水洗净,干掺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③治妇人吹奶:马明退五钱(烧灰),轻粉三钱,麝香少许。上为细末。每服二分,热酒调下服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各家论述《本草经疏》:"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,各因其本质以为用,蚕退得蚕气之余,故能治血风病,血热则生风,妇人以血为主,故尤益妇人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蚕蜕

药材名称蚕蜕

拼音Cán Tuì

英文名Silkworm slough, Mulberry silkworm slough

别名蚕退、马鸣退、佛退、蚕蜕皮、马明退、蚕退皮、蚕衣。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
1.《嘉佑本草》:近世医家多用蚕退纸,而东方诸医用蚕欲老眠起所脱皮,虽二者之用各殊,然东人所用者为正,用之当微炒,和诸药可作丸、散服。

2.《本草图经》:蚕退,医家多用初出蚕壳在纸上者。一说蚕眠时所退皮,用之更有效。

3.《纲目》:马明退、蚕连纸,功用相同,但古方多用蚕纸者,因其易得耳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mbyx mori L.

采收和储藏:收集家蚕起眠时的蜕皮,晒干。

原形态家蚕蛾,雌、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。体长1.6-2.3cm。翅展3.9-4.3cm。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。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,各横线色稍暗,不甚明显,端线与翅脉灰褐色,后翅较前翅色淡,边缘有鳞毛稍长。雌蛾腹部肥硕,末端钝圆;雄蛾腹部狭窄,末端稍尖。幼虫即家蚕,体色灰白至白色,胸部第2、第3节稍见膨大,有皱纹。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我国大部地区,均有饲养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很广。

性味味甘;性平

归经心;肝经

功能主治祛风止血;退翳明目。主崩漏;带下;痢疾;肠风便血;吐血衄血;牙疳;口疮;喉风;目翳

用法用量内服:烧灰研末,1.5-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
注意《本草经疏》:妇人血虚无风湿者不宜用。

复方①治牙疳:枯矾、人中白(火煅白色)、五倍子各三钱,蚕退(烧存性)二钱。为细末。先以米泔水,用蛴螬虫翻转蘸水洗净瘀血,以药敷之。(《赤水玄珠》蚕退散)②治疳疮:马明退(烧灰)三钱,轻粉少许。上研为细末。先以温浆水洗净,干掺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③治妇人吹奶:马明退五钱(烧灰),轻粉三钱,麝香少许。上为细末。每服二分,热酒调下服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各家论述1.《嘉佑本草》:主血风病,益妇人。

2.《本草蒙筌》:止带漏崩中,赤白痢疾,除肠风下血,吐衄鼻洪。疗肿取灰敷,牙疳加麝贴,牙宣灰擦龈上,口疮灰敷患间。

3.《纲目》:治目中翳障及疳疮。

4.《握灵本草》:烧灰治牙痈,牙痛,牙疳,缠喉风。

5.《本草求原》:主热淋。

6.《本草经疏》: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,各因其本质以为用,蚕退得蚕气之余,故能治血风病,血热则生风,妇人以血为主,故尤益妇人也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假辣蓼

    药材名称假辣蓼拼音Jiǎ Là Liǎo别名白辣蓼(《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》),大马蓼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采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

  • 单叶铁线莲

    药材名称单叶铁线莲拼音Dān Yè Tiě Xiàn Lián别名地里根、雪里开、拐子药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 Oliv.,以膨大

  • 大头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头狗药材名称大头狗拼音Dà Tóu Gǒu别名毫螭虫、土蚱子、土蚂蚱子(《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。秋季捕捉,用沸水烫

  • 紫菀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紫菀药材名称紫菀拼音Zǐ Wǎn英文名RADIX ASTERIS别名紫苑、小辫儿、夹板菜、驴耳朵菜、软紫菀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. f.的干燥根及根茎。

  • 单根木叶

    药材名称单根木叶拼音Dān Gēn Mù Yè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海南狗牙花的叶。全年可采。性味苦辛,凉,有毒。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

  • 南方露珠草

    药材名称南方露珠草拼音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英文名all-grass of South Circaea别名拐子菜、辣椒七、白辣蓼草、假蛇床子、白洋漆药、野牛夕、红节草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

  • 何首乌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何首乌叶药材名称何首乌叶拼音Hé Shǒu Wū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叶片。功能主治治疮肿,疥癣,瘰疬。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生叶贴肿疡。

  • 淡竹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淡竹根药材名称淡竹根拼音Dàn Zhú Gēn别名恒生骨(《石药尔雅》)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茎。性味《日华子本草》:"味甘冷,无毒。&

  • 蠵龟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蠵龟血药材名称蠵龟血拼音Xī Guī Xu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血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蠵龟筒"条。性味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平,微毒

  • 广东升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广东升麻药材名称广东升麻拼音Guǎnɡ Dōnɡ Shēnɡ Má出处《广东中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。夏、秋季采收2~3年生者,挖取根部,去净茎叶,须根,洗净,晒干或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