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蜘蛛网

蜘蛛网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蜘蛛网

药材名称蜘蛛网

拼音Zhī Zhū Wǎnɡ

别名蜘蛛膜(《千金方》),蜘蛛丝(《纲目》)。

出处《别录》

来源为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网丝

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蜘蛛"条。

功能主治治金创出血,吐血,毒疮。

①《别录》:"疗喜忘。"

②《唐本草》:"缠赘疣。"

③《圣惠方》:"疗疮毒,止金疮血出。炒黄研末,酒服,治吐血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炒黄研末。外用:敷贴。

复方①治反花疮,并治积年诸疮:蜘蛛膜贴疮上,数易之,瘥止。(《千金方》)

②治暴吐血:蜘蛛网,搓成丸子,用米汤下次。(《退斋雅闻录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蜘蛛网

药材名称蜘蛛网

拼音Zhī Zhū Wǎnɡ

英文名Spider Web

别名蜘蛛膜、蜘蛛

出处出自《名医别录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圆蛛科动物大腹圆珠的网丝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anea ventricosa (L. Koch)

采收和储藏:随采随用。

原形态大腹圆蛛,雌性体长约30mm,雄性约15mm。头胸部短于腹部,皆黑褐色。头胸部梨形,扁平,有小白毛,8眼分聚于3归丘,前缘中央眼丘上有4眼,两侧眼丘各2眼。螯肢强壮,有7枚小齿。步足强大,多刺,肯深色环带。腹部近圆表而较大,肩部隆起,背面中央有清晰的叶状斑带,沿中线有8对细小圆斑。腹部有1对白斑。生殖大厣黑色,呈舌状体,纺缍形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多栖息于屋檐、墙角和树间,结车轮状网,傍晚及夜间活动,以昆虫为食。

资源分布:遍布于我国各地,是最常见的蜘蛛

药理作用将1mg,2mg,4mg,6mg,8mg,10mg和12mg蜘蛛网粉,分别加到家兔血2ml中。体外实验表明:蜘蛛网粉能明显缩短家兔凝血时间,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。

性味性微寒;有毒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止血;消疣赘。主吐血;金疮出血;疣赘;血瘤;痔瘘

用法用量内服:研末,酌量。外用:适量,缠扎或研末撒。

注意1.《本草衍义》:“蜘蛛遗尿着人作疮癣。”2.《纲目》:“被蜘蛛咬,腹大如孕妇。饮羊乳数日而平。””

复方①治反花疮,并治积年诸疮:蜘蛛膜贴疮上,数易之,瘥止。(《千金方》)②治暴吐血:蜘蛛网,搓成九子,用米汤下饮。(《退斋雅闻录》)

各家论述1.《别录》:疗喜忘。

2.《唐本草》:缠赘疣。

3.《圣惠方》:疗疮毒,止金疮血出。炒黄研末,酒服,治吐血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茱萸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吴茱萸根药材名称吴茱萸根拼音Wú Zhū Yú Gēn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的韧皮部。9~10月采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吴茱萸&quo

  • 甘露子

    药材名称甘露子拼音Gān Lù Zǐ别名宝塔菜、地蚕、草石蚕、土人参、地牯牛草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 Miq.,以全草或块茎入药。夏秋采全草,秋季采挖块茎

  • 黄寿丹

    药材名称黄寿丹拼音Huánɡ Shòu Dān别名老来青、还少丹、野瓮菜来源药材基源:为紫茉莉科植物黄细心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rhavia diffusa L.[B.repensL.]采收

  • 醉鱼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醉鱼草药材名称醉鱼草拼音Zuì Yú Cǎo别名闹鱼草、鱼尾草、痒见消、铁线尾来源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.,以

  • 七星鱼

    药材名称七星鱼拼音Qī Xīnɡ Yú别名七星子鱼、八目鳗、七鳃鳗来源七鳃鳗目(八目鳗目)鳗科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 Berg;日本七鳃鳗L. japonica (Marten

  • 化药

    药材名称化药拼音Huà Yào别名岩边七、小贯众、铁钉耙来源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大羽贯众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rtomium macrophyllum(Makino)Tagawa[Asp

  • 台湾泡桐

    药材名称台湾泡桐拼音Tái Wān Pào Tónɡ英文名Bark or root of Kawakami Paulowni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台湾桐的树皮。拉丁植物

  • 红楠

    药材名称红楠拼音Hónɡ Nán别名白漆柴、乌樟、钓樟来源樟科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. et Zucc.,以根皮及树皮入药。化学成分根含dl-N-降杏

  • 桑叶汁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桑叶汁药材名称桑叶汁拼音Sānɡ Yè Zhī别名桑叶滋、桑脂、桑滋干(《纲目拾遗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鲜叶,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。性味《纲目拾遗》:&qu

  • 干饧糟

    药材名称干饧糟拼音Gān Tánɡ Zāo别名干糖糟(《摘元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制饴糖后所余之渣滓,经晒干而成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