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貒肉

貒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貒肉

药材名称貒肉

拼音Tuàn Ròu

别名猪肉(《圣惠方》)。

出处《唐本草》

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。冬季捕捉。

原形态猪獾(《纲目》),又名:貒(《楚辞》),獾(《尔雅》郭璞注),獾豚(《本草拾遗》),地猪(《医林纂要》),沙獾。

体粗壮,身长65~70厘米,尾长14~17厘米,体重约10公斤。形似狗獾,额部宽。吻较长,鼻垫与上唇之间无毛。四肢粗壮,前后肢均具淡黄色的利爪。全身黑棕色而杂以白色。背毛基部白色,中段黑棕色,毛尖白色。头部自鼻尖到颈部有一白色纵纹,两颊从口角到头后各有一白色短纹。耳缘白色,喉、颈部白色或黄白色。四肢棕黑。尾白色或黄白色。

生态与狗獾相似,自平原到海拔3000米左右高山上均有。住岩洞或穴居于地下。夜间活动,性凶猛,视觉弱,嗅觉灵敏。杂食性,以植物的根、茎、果实或爬虫类、鱼类、小鸟、鼠类为食,亦吃昆虫。春季产仔,每胎约4仔。

本动物的骨(貒骨)、脂肪油(貒膏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分布华东、华南、西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
性味酸,平。

①《食疗本草》:"平,味酸。"

②《纲目》:"甘酸,平,无毒。"
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咸,平。"

归经本草撮要》:"入手、足太阴经。"

功能主治补脾胃,利水道。治虚劳羸瘦,水胀,久痢小儿疳积。

①《唐本草》:"主久水胀不瘥垂死者,作羹臛食之,下水。"

②孟诜:"主患赤白痢多时不瘥者,可煮肉经宿露中,明日空腹和酱食之。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,令人长脂肉,肥白。"

③《本草图经》:"主虚劳,行风气,利藏府,杀虫。"

④《日用本草》:"治上气虚乏,咳逆劳热,和五味煮食。"

⑤《医林纂要》:"补中,益气血,杀虫,治疳积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。

复方治十种水病:貒猪肉半斤细切。上用粳米三合,水三升,入葱、豉、椒、姜作粥,每日空腹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貒肉

药材名称貒肉

拼音Tuàn Ròu

英文名Sand badger

别名猪肉

出处出自《唐本草》;《纲目》貒,即今猪獾也,处处山野间有之,穴居。状如小猪饨形,体肥而行钝,其耳聋,见人乃走,短足短尾,尖喙褐毛,能孔地食虫蚁瓜果,其肉带土气,皮毛不如狗獾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猪獾的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ctonyx collaris F. Cuvier

采收和储藏:冬季捕捉,宰杀后,剖开,取肉。

原形态猪獾,体长60-70cm,重约10kg。鼻吻较长,吻端与猪鼻酷似,鼻垫与上唇间裸露,眼小,耳短圆可见。四肢短粗有力;脚底趾间具毛,但常垫裸露,趾垫5个。后脚掌裸露部位不达脚跟处。爪长而弯曲,前脚爪强大锐利。尾较长,基部粗壮向末端渐变细。通体黑褐色,体背两侧及臀部杂有灰白色。吻浅褐色。颊部到耳后有一黑褐色条纹。从前额到额顶中央有一条短宽的白色条纹。两颊在眼下各具一条污白色条纹。下额及喉部白色。针毛粗长挺拔,背部毛尖棕黑。尾毛白色。体毛变化,因地区,年龄等有差异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栖于岩洞或挖洞而居,从平原延伸至海拔3000m的高山均可寻到其足迹。杂食,昼伏夜出。叫声似猪叫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一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甘;酸;性平

归经脾;肺经

功能主治补脾胃;益气血;利水;杀虫。主虚劳赢瘦;咳嗽;水胀;久痢;小儿疳积

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,适量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矮茎冷水花

    药材名称矮茎冷水花别名圆叶豆瓣草、坐镇草来源荨麻科矮茎冷水花Pilea peploides (Gaud.) Hook. et Arn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辽宁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

  • 黄山鳞毛蕨根

    药材名称黄山鳞毛蕨根拼音Huánɡ Shān Lín Máo Jué Gēn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黄山鳞毛蕨的根茎。原形态黄山鳞毛蕨,又名:

  • 刺竹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竹笋药材名称刺竹笋拼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原形态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、樆竹、

  • 苦芦骨

    药材名称苦芦骨拼音Kǔ Lú Gǔ别名五节芒、巴茅果、马儿杆、牛草果来源禾本科苦芦骨Miscanthus floridulus (Labill.) Warb.,以虫瘿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苏、安徽

  • 岩松鼠骨

    药材名称岩松鼠骨拼音Yán Sōnɡ Shǔ Gǔ英文名Sciurus, Squirre bone别名臊挠子骨(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)。原动物岩松鼠又名:扫毛子、石老鼠(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)出处始载于《

  • 野豌豆

    药材名称野豌豆别名救荒野豌豆、马豆草[云南]、野麻碗[重庆]、大巢菜、野绿豆、野菜豆来源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采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甘、辛,温。功能主

  • 刀豆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刀豆药材名称刀豆拼音Dāo Dòu英文名SEMEN CANAVALI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(Jacq.) DC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、果壳及

  • 老婆子针线

    药材名称老婆子针线拼音Lǎo Po Zǐ Zhēn Xiàn别名粘人裙(《中国药植志》),毒蛆草(《中国土农药志》),一马光(《陕西植药调查》),一抹光、一扫光、小青(《贵州草药》),药蛆、

  • 排钱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排钱草根药材名称排钱草根拼音Pái Qián Cǎo Gēn出处《泉州本草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牌钱树的根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性味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&

  • 滇肉棒

    药材名称滇肉棒拼音Diān Ròu Bà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肉座菌科真菌滇肉棒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dostroma yunnanensis M.Za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采摘后烘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