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雪里开

雪里开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雪里开

药材名称雪里开

拼音Xuě Lǐ Kāi

别名蛇松子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地雷、拐子药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
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单叶铁线莲

原形态常绿藤本。根条状细长,中间部分膨大呈狭纺锤状块根,表面黄褐色。茎细,具棱线,疏生白色短柔毛。单叶对生,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7~16厘米,宽2~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浅心形,边缘疏生浅锯齿,薄纸质,下面脉上贴生白色短毛或近无毛,叶脉5出;叶柄长3.5~5.5厘米。聚伞花序腋生,通常具1花,有时3~5花,花梗细长;花被4,卵形,长1~2厘米,白色或淡黄色,外面密被白色短茸毛;雄蕊多数,花丝被白色长柔毛。瘦果扁卵形,被短柔毛,羽状花柱长达3.5厘米。花期11~12月。果期次年3~4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阴面山坡林缘或溪边灌丛中。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地。

性味《湖南药物志》:"辛苦,温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行气活血,抗菌消炎,对头、胃、腹、肌肉及关节等疼痛均有止痛作用。亦治气管炎,疔疮肿毒,跌打损伤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,酒磨汁0.5~1钱。外用:酒磨敷或捣敷。

复方①治高热急惊风:雪里开根三至四钱,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

②治咽喉痛:雪里开根三钱,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,含漱。

③治头痛时作:雪里开根、叶数钱,和猪脑,水煎冲酒服。

④治热毒疔疮:雪里开嫩叶捣烂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⑤治急、慢性气管炎:雪里开根三钱,白英全草三钱,马蹄金全草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⑥治胃痛,腹痛,发痧,呕吐:地雷一钱,磨酒内服。

⑦治跌打损伤:地雷一钱,磨酒内服,并外涂伤处。

⑧治晕车呕吐:地雷三至五分,口中嚼服,能醒神止呕。(⑥方以下出《湖南药物志》)

临床应用止痛:用单叶铁线莲干块根加工制成注射液,每毫升含生药1克。肌肉注射,成人每次2毫升;2岁以上儿童1毫升,2岁以下0.5毫升。必要时可重复使用,临床观察100例,显效(疼痛消失)32例,有效(疼痛明显减轻)33例,减轻(疼痛有所缓解)19例,无效16例。对腹痛、伤口痛、关节痛、全身肌肉痛、头痛等均有效果。多数在注射后15分钟以内见效,病人很快安静入睡,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。未发现不良反应。此外,亦有用块根研粉制丸,成人每日顿服9克,治疗胃痉挛256例,多数获得迅速止痛效果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雪里开

药材名称雪里开

拼音Xuě Lǐ Kāi

英文名Henry Clematis Root

别名雪里花、地雷、拐子药、蛇松子

出处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。《纲目拾遗》所载雪里开,称性大寒,深谷中有之,能解砒毒,冬时开花;治喉疮热毒,取根捣汁服。所述极似本品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单叶铁线莲的根或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henryi Oliv
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采挖根部,除去茎叶、须根及杂质,晒干或晾干;叶,夏、秋季采。

原形态单叶铁线莲,木质藤本。主根下部膨大成瘤状,粗1.5-2cm,表面淡褐色,内部白色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2-6cm,幼时被毛,后脱落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10-15cm,宽3-7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浅心形,边缘具刺头状的浅齿,两面无毛或下面叶脉上幼时被绒毛,基出弧形中脉3-7条,两面网脉明显。聚伞花序腋生,常只有1朵花,稀有2-5朵花;花序梗细瘦,与叶柄近等长或稍长,无毛,下部有2-4对线形苞片,交互对生;花两性,钟状,直径2-2.5cm;萼片4,较厚,卵圆形或长方卵圆形,长1.5-2.2cm,宽7-12mm,白色或淡黄色,先端钝尖,外面疏生紧贴的绒毛,边缘具白色绒毛,内面无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长1-1.2cm,花丝线形,具1脉,两侧有长柔毛,花药长椭圆形,无毛;心皮多数,被短柔毛,花柱被绢毛。瘦果狭卵形,长3mm,被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态,长达4.5cm。花期11-12月,果期翌年3-4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2400m的溪边、山谷、阴湿坡地、林下或灌木丛中,缠绕于树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块根纺锤形,长6-12cm,直径0.6-2cm,多弯曲不直。表面黄褐色,有纵皱纹。质硬,不易折断,断面白色,粉性,具稀疏的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微甘。

药理作用1.镇痛作用 小鼠热板法、扭体法、压尾法等均证明雪里开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具有明显镇痛作用。对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镇痛效果较好,维持时间较长。雪里开醇提取物300mg/kg的效果与延胡索乙素50mg/kg大致相当,而镇痛持续时间则明显较后者为长。

2.镇静作用 小鼠吊笼法实验结果证明,雪里开醇提物300mg/kg腹腔注射,活动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。

性味辛;苦;性凉

归经心;肺;胃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祛痰镇咳;行气活血;止痛。主小儿高热惊风;咳嗽;咽喉肿痛;头痛;胃痛;腹痛;跌打损伤;腮腺炎;疖毒疔疮;蛇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研末,每次1-3g。外用:适量,磨汁涂;或以鲜品捣敷。

复方①治高热急惊风: 雪里开根三至四钱, 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②治咽喉痛: 雪里开根三钱, 用煮沸的米浴水磨汁,含漱。③治头痛时作: 雪里开根、叶数钱,和猪脑,水煎冲酒服。④治热毒疔疮: 雪里开嫩叶捣烂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⑤治急、慢性气管炎: 雪里开根三钱,白英全草三钱,马蹄金全草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⑥治胃病,腹痛,发痧,呕吐: 地震一钱,磨酒内服。⑦治跌打损伤: 地雷一钱,磨酒内服,并外涂伤处。⑧治晕车呕吐: 地雷三至五分,口中嚼服,能醒神止呕。(⑥方以下出《湖南药物志》)

临床应用止痛。用单叶铁线莲干块根加工制成注射液,每毫升含生药 1g。肌肉注射,成人每次2ml;2岁以上儿童 1ml,2岁以下0.5ml。必要时可重复使用。临床观察100例,显效(疼痛消失)32例,有效(疼痛明显减轻)33例,减轻(疼痛有所缓解)19例,无效16例。对腹痛、伤口痛、关节痛、全身肌肉痛、头痛等均有效果。多数在注射后15分钟以内见效,病人很快安静入睡,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。未发现不良反应。此外,亦有用块根研粉制丸,成人每日顿服3g,治疗胃痉挛256例,多数获得迅速止痛效果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猪仔笠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猪仔笠药材名称猪仔笠拼音Zhū Zǎi Lì别名地草果[云南]、毛瓣花、岗菊、雀脷珠、山葛来源豆科毛瓣花属植物猪仔笠Eriosema chinense Vogel,以块根

  • 绵羊角

    药材名称绵羊角拼音Mián Yánɡ Jiǎo来源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.,以角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滋补强壮,清热明目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  • 小黄素馨

    药材名称小黄素馨别名败火草、常春小黄馨、火炮子、矮探春来源木犀科小黄素馨Jasminum humile L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性味苦、甘、微涩,凉。功能主治清火,解毒。主治烧

  • 鳞衣草

    药材名称鳞衣草拼音Lín Yī Cǎo别名蛇毛衣、大蛇疮药、牛膝琢、飞扬草、红四季草、野凉粉草藤、蛇疮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鳞花草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dagathis inc

  • 银毛委陵菜

    药材名称银毛委陵菜别名管仲[云南]、白地榆、地槟榔、翻白叶、翻白草、西南委陵菜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银毛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 Wall.,以根入药。秋季挖根,洗净切片晒干。性味苦

  • 地黄叶

    药材名称地黄叶拼音Dì Huánɡ Yè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片。功能主治治恶疮,手、足癣。用法用量外用:捣汁涂或揉搓。复方治恶疮似颊者:地黄叶捣烂日涂

  • 慈竹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叶药材名称慈竹叶拼音Cí Zhú Yè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(慈竹叶)。 全年可采。摘下嫩叶,晒干或鲜用。原形态慈竹

  • 水葫芦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葫芦七药材名称水葫芦七拼音Shuǐ Hú Lu Qī别名登云鞋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水葫芦七的根。夏、秋采挖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50~90厘米,全体有短毛。块根

  • 横经席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横经席药材名称横经席拼音Hénɡ Jīnɡ Xí别名篦子王、梳篦王、薄叶红厚壳、独角风、铁将军、跌打将军、碎骨莲、皮子黄来源藤黄科胡桐属植物薄叶胡桐Caloph

  • 伊贝母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伊贝母药材名称伊贝母拼音Yī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