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鳜鱼

鳜鱼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鳜鱼

药材名称鳜鱼

拼音Guì Yú

别名鳌花、济花鱼、翘嘴鳜鱼

来源鲈形目鮨科鳜鱼Siniperca chuatsi (Basil.),以入药。

生境分部我国广有分布。

功能主治补气,健脾。主治虚劳损伤,肠风下血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鳜鱼

药材名称鳜鱼

拼音Guì Yú

别名鳜豚、水豚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石桂鱼(《开宝本草》),锦鳞鱼(《东医宝鉴》),桂鱼(《本草求真》),鲚鱼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,鳌花鱼,母猪壳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鱼类》)。

出处《开宝本草》

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

原形态鳜鱼,又名:翘嘴鳜鱼。

体侧扁,呈纺锤形,背部隆起。体长一般25厘米左右。头大,略倾斜,下倾向前突出。上下颌、锄骨、口盖骨上,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,其中上下颌的齿扩大成犬齿状。前鳃盖骨后缘成锯齿状,有4~5个大棘,鳃盖骨后部有2个棘。鳞细小,侧线弯曲,侧线鳞139~144。背鳍Ⅻ13~15,前部12根为硬棘;腹鳍17,位近胸部;臀鳍Ⅲ9~11;胸鳍、臀鳍、尾鳍均为圆形。体色棕黄,腹部灰白,自吻端通过眼部至背鳍前部,有一黑色条纹,第6~7背棘下通常有一暗棕色的纵带;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斑块和斑点,各奇鳍上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状。

生境分部分布极广,全国各江河、湖泊中均有。

化学成分肉每100克含水分77克,蛋白质18.5克,脂肪3.5克,灰分1.1克;钙79毫克,磷143毫克,铁0.7毫克,硫胺素0.01毫克,核黄素0.10毫克,尼克酸1.9毫克。

性味甘,平。

①《食疗本草》:"平,稍有毒。"

②《开宝本草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
归经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胃。"

功能主治补气血,益脾胃。治虚劳羸瘦,肠风泻血。

①《食疗本草》:"补劳,益脾胃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益气,治肠风泻血。"

③《开宝本草》:"主腹内恶血,益气力,令人肥健,去腹内小虫。"

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养血,补虚劳,杀劳虫,消恶血,运饮食。"

注意《品汇精要》:"患寒湿病人不可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鳜鱼

药材名称鳜鱼

拼音Guì Yú

英文名Mandarinfish, Anbua

别名鳜豚、水豚、石桂鱼、蘮鱼、锦鳞鱼、桂鱼、鯚鱼、鳌花鱼、母猪壳

出处出自《开宝本草》。

1.《开宝本草》:鳜鱼,背有黑点,味重。生江、溪问。

2.《纲目》:鳜,生江、湖中,扁形阔腹,大口细鳞,有黑斑、采斑,色明者为雄,稍晦有力雌,皆有籫鬣刺人。厚皮紧肉,肉中无细刺,有肚能嚼,亦啖小鱼。夏月居有穴,冬月偎泥释,鱼之沉下者也。李廷飞《延寿书》云,鳜鳍刺误鲠害人,惟橄榄磨水可解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niperca chuatsi (Basilewsky)

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捕捞。捕后,除去鳞片及内脏,洗净,鲜用。或晒干。

原形态鳜鱼,体侧扁,较高,背部隆起。头侧扁,口大,略倾余,下颌突出。侧线鳞121-128,背鳍Ⅻ-13-15,臀鳍Ⅲ-9-11。体色棕黄,背部橄榄色,腹部灰白。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,皆有大形黑色斑点。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该鱼是我国特产。食物主要为鱼类、虾类等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国内各江河、湖泊中。

栽培生活性性,鳜鱼冬季不大活动,喜栖息于水域深处越冬。为典型的肉食鱼,1-2月间摄食较差,6-7月最为旺盛,常见的食物为鲫鱼、银等,其次为虾类。

养殖技术,2冬龄至3龄性腺成熟,从5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产卵期,产卵期间雌雄都停止摄食,分批产卵。孵化出的鱼苗,能作间歇性的向上垂直游动。

饲养管理,鳜鱼的饲养分池塘主养和套养两种。(1)池塘主养,以小型池为好,面积1-3hm2。池塘水深保持1.2-1.5m。鱼种放养前要清整池塘,清塘可将生石灰用少量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酒,每1hm2用量1800-25-250kg。清塘后10天即可进行放养,以放养规格较为整齐的鳜鱼种为好,放养量为每1hm27500-10500尾,重量750kg左右。放养前应先在池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饵料鱼。鳜鱼种放养以后,初期水位要浅,以后分期加注新水,一般10-20天加水1次,每次加水20-30cm,夏季要勤换水,5-7天换1次,每次找水1/3左右。池中套养1龄鳜鱼种,最好再套养部分1龄鲤鲫鱼种,即供鳜鱼摄食,又可在塘内繁殖仔鱼。亲池套养鳜鱼以选择培育草、新鱼为主的池塘为好,最好是放养鳜鱼夏花。

化学成分肉每100g含水分77g,蛋白质18.5g,脂肪3.5g,灰分1.1g;钙79mg,磷143mg,铁0.7mg,硫胺素(thiamine)0.01mg,核黄素(riboflavine)0.10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1.9mg。

性味味甘;性平

归经脾;胃经

功能主治补气血;益脾胃。主虚劳嬴瘦;脾胃虚弱;肠风便血

用法用量内服:蒸食,适量;或烧存性,研末,酒调服。

注意寒湿病者慎食。

各家论述1.《食疗本草》:补劳,益脾胃。
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益气,治肠风泻血。

3.《开宝本草》:主腹内恶心,益气力,令人肥健,人腹内小虫。

4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养血,补虚劳,杀劳虫,消恶血,运饮食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光头前胡

    药材名称光头前胡拼音Guānɡ Tóu Qián Hú别名岩防风、棕包头、鸡肢前胡、独活、岩棕、官防风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化中前胡和岩前胡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eucedanum

  • 蓝萼香茶菜

    药材名称蓝萼香茶菜拼音Lán è Xiānɡ Chá Cài别名香茶菜、山苏子、回菜花、倒根野苏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

  • 海芋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海芋药材名称海芋拼音Hǎi Yù别名痕芋头、狼毒[广东]、野芋头、山芋头、大虫芋、天芋、天蒙来源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 odora (Roxb.) K.

  • 羊蹄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蹄叶药材名称羊蹄叶拼音Yánɡ Tí Yè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羊蹄"条。化学成

  • 藏报春

    药材名称藏报春拼音Cánɡ Bào Chūn别名年景花、大虎耳草出处藏报春之名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云:"藏报春,滇南圃中植之。叶如蜀葵,叶多尖叉,就根生叶,长柄肥柔。春初抽葶开花,如报春稍大,附下

  • 天脚板根

    药材名称天脚板根拼音Tiān Jiǎo Bǎn Gēn英文名Aucuba chinensis Benth.subsp.omeienisis(Fang)Fang et Solng Au-cuba chi

  • 六月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六月寒药材名称六月寒拼音Liù Yuè Hán别名路边梢、野芝麻、红花野芝麻、大风寒草、气草、山卷莲、化骨丹来源马鞭草科莸属植物三花莸Caryopte

  • 合萌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合萌叶药材名称合萌叶拼音Hé Ménɡ Yè出处《江西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。功能主治治痈肿,创伤出血。用法用量内服:捣汁,2~3两。外用:研

  • 牛奶树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奶树药材名称牛奶树拼音Niú Nǎi Shù别名牛奶子(《广州植物志》),乳汁麻木,牛奶稔、猪母茶、猪奶树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。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桑科

  • 云南小草蔻

    药材名称云南小草蔻拼音Yún Nán Xiǎo Cǎo Kòu别名小麦黄来源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舞花姜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obbbatacemosaSmith[G.orixensisRo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