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鹿角草

鹿角草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鹿角草

药材名称鹿角草

拼音Lù Jiǎo Cǎo

别名小号一包针、落地柏

来源菊科香刺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.的全草。夏秋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甘、微苦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利湿消肿,祛瘀活血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,齿龈炎,支气管炎,肠炎,尿道炎,浮肿;外用治带状疱疹,跌打损伤。

用法用量3~5钱;外用适量,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鹿角草

药材名称鹿角草

拼音Lù Jiǎo Cǎo

别名小鬼叉子、鬼针草(《江苏野生植物志》),山黄连、土黄连、不怕日草(《泉州本草》),鬼疙草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,刺针草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泉州本草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全草。夏,秋采收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四棱形,高30~50厘米,暗褐色,有毛。基生叶密集,具长柄;茎生叶对生或互生,2~3回羽状深裂,裂片线形,宽约3毫米,先端尖,全缘,叶柄较短。头状花序顶生,径约7毫米;总苞2~3列,苞片线状披针形,先端尖;管状花黄色,先端5裂。瘦果线形,长1~1.5厘米,棕黑色。有四梭,顶端有针刺2枚,长约5毫米。花期8~9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、路旁,或阴湿处。分布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江苏、福建等地。

性味苦,凉。

①《泉州本草》:"甘微苦,凉,无毒。"

②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苦,平。"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活血去瘀。治感冒发热,喉痛,肠炎腹泻,阑尾炎,跌打损伤,痈疽热疖。

①《泉州本草》:"清热解毒,去瘀活血,通调水道。治痈疽疖肿,小便赤涩。"

②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活血,利尿。"

③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治肠炎腹泻,阑尾炎,感冒发烧,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副鼻窦炎:鬼针草白芷天麻猪脑髓,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
②治跌打损伤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兑黄酒一两服。

③治阑尾炎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加蜂蜜二两服。

④治咽喉痛:小花鬼针草三棵,水煎服。

⑤治毒蛇吱伤:小花鬼针草三两,水煎服。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,捣敷伤处。(②方以下出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
⑥治热疖屡发不愈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,水煎服。

⑦治小便疼痛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,酌加冰糖煎服。

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:鲜山黄连一两,木本白椿根一两,合猪小肚炖服,连服四次。(⑥方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鹿角草

药材名称鹿角草

拼音Lù Jiǎo Cǎo

英文名Herb of Smallflower Beggarticks

别名金锁匙、矮鬼针草、小号一包针、落地柏、小叶鬼针草、鹞鹰爪

出处出自《泉州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鹿角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idens parviflora Cass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鹿角草 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主根粗厚,圆柱形,疏生侧根,根上端有短粗的根茎,根茎顶端分枝。茎有纵棱。基生叶长4-8cm,无毛,羽状深裂,裂片条形,长7-15mm;叶柄长2-4.5mm;茎中部叶长2.5-4cm,羽裂;上部叶细小,条形。头状花序直径6-8mm,单生枝顶,外围有1层雌性舌状花,舌片黄色,先端有3宽齿,中央有多数两性筒状花,先端有4齿,花柱分枝有长附器,花丛部结实。瘦果条形,扁平,弄虚作假4棱齿,花柱分枝有长附器,花全部结实。瘦果条形扁平,具4棱,棕黑色,先端有长1.5-2mm的被倒刺毛的芒刺2枚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坚硬的沙土、空旷沙地及海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及广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含木犀草素-7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luteolin-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木犀草素(luteolin)[1]。

性味味微苦;微辛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解毒消肿;活血止血。主痢疾;泄泻浮肿;咳嗽;哮喘;扁桃体炎;咳血;尿血;痈疖肿毒;带状疱疹;跌打肿痛;外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复方①治副鼻窦炎:鬼针草。白芒、天麻猪脑髓,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②治跌打损伤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兑黄酒一两服。③治阑尾炎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加蜂蜜二两服。④治咽喉痛:小花鬼针草三棵,水煎服。⑤治毒蛇咬伤:小花鬼针草三两,水煎服,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,捣敷伤处。(②方以下出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⑥治热疖屡发不愈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,水煎服。⑦治小便疼痛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,酌加冰糖煎服。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:鲜山黄连一两,木本白椿根一两,合猪小肚炖服,连服四次。(⑥方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
各家论述1.《泉州本草》:清热解毒,去瘀活血,通调水道。治痈疽疖肿,小便赤涩。

2.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活血,利尿。

3.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治肠炎腹泻,阑尾炎,感冒发烧,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枫荷

    药材名称半枫荷拼音Bàn Fēnɡ Hé别名翻白叶树、红半枫荷、大叶半枫荷、白背枫、阴阳叶、铁巴掌、半梧桐、番张麻、米纸来源为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异叶翅子木Pterospermum

  • 红榔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榔木药材名称红榔木拼音Hónɡ Lánɡ Mù别名棉榔树出处《文山中草药》来源为榆科植物毛白榆的树皮。全年可采。削除外皮,取第2层皮,晒干研粉用。原形态

  • 梓树

    药材名称梓树拼音Zǐ Shù别名臭梧桐、黄金树、豇豆树、水桐、梓实、梓白皮来源紫葳科梓属植物梓树Catalpa ovata G. Don,以果实、树白皮和根白皮入药。秋季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,

  • 高山大黄

    药材名称高山大黄别名塔黄来源蓼科高山大黄Rheum nobile Hook. f. et Thoms.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部西藏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泻实热,破积滞,行瘀血。主治实热便秘,谵语发狂,

  • 柿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柿霜药材名称柿霜拼音Shì Shuānɡ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. f.,柿饼的白霜。性味甘,凉。功能主治生津利咽,润肺止咳。用于口疮,咽喉

  • 红半边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半边莲药材名称红半边莲拼音Hónɡ Bàn Biān Lián别名半边风、山蚂蝗、红莲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鬼边榜、大半边莲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
  • 蜂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蜂蜜药材名称蜂蜜拼音Fēnɡ Mì英文名MEL别名蜂糖、蜜糖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

  • 麋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麋脂药材名称麋脂拼音Mí Zhī别名官脂(《本经》),麋膏(《周礼》郑玄注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脂肪。性味①《本经》:"味辛,温。"②《别录

  • 天山雪莲花

    药材名称天山雪莲花拼音Tiān Shān Xuě Lián Huā别名雪莲、雪荷花、雪莲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苞雪莲花的带花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inuolucrata

  • 小毛蓼

    药材名称小毛蓼拼音Xiǎo Máo Liǎo别名小蓼子草、红蓼子草、小红蓼子草、细刺毛蓼来源蓼科小毛蓼Polygonum barbarum L. var. gracile (Dans.)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