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黄颡鱼颊骨

黄颡鱼颊骨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颡鱼颊骨

药材名称黄颡鱼颊骨

拼音Huánɡ Sǎnɡ Yú Jiá Gǔ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为鮠科动物黄颡鱼颊骨

功能主治普济方》:"治喉痹,黄颡鱼颊骨烧灰出火毒,以茶清调下三钱匕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黄颡鱼颊骨

药材名称黄颡鱼颊骨

拼音Huánɡ Sǎnɡ Yú Jiá Gǔ

英文名cheek-bone of Yellow catfish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鮠科动物黄颡鱼的颊骨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seudobagrus fulvidraco(Richardson)[Pelteobagrus fulvidraco (Richardson)]

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。捕后,剥取其颊骨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黄颡鱼,体长约20cm,腹面平直,体后半部侧扁,尾柄较细长。头大且扁平,吻短,圆钝,上、下颌略等长,口大,下位,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。眼小,侧位。须4对,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,上颌须1对,最长,颐须2对,较上颌须短。体裸露无鳞,侧线完全。背鳍1,6-7;不分枝鳍条成为硬棘,棘后缘有锯齿。胸鳍I,7,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,前缘为36-47个,后缘为11-16个。臀鳍21-25。脂鳍末端游离,较臀鳍短。体呈黄色,背部黑褐色,腹部为淡黄色,尾鳍分叉,上、下叶各有黑色的纵纹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为生活于江河、湖泊常见的1种底层鱼类。喜栖于有腐败物质的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。食性广,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、黄河、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。

性味甘;咸;平

归经肺经

功能主治解毒开痹。主喉痹

用法用量内服:烧存研末,每次3g。

各家论述普济方》:治喉痹,黄颡鱼颊骨烧灰出火毒,以茶清调下三钱匕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棉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棉花药材名称水棉花拼音Shuǐ Mián Huā别名满天星、花升麻、绿升麻、野棉花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毛莨科植物白背湖北银莲花的根、叶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切片晒干或鲜用

  • 菠萝皮

    药材名称菠萝皮拼音Bō Luó Pí别名波罗、番娄子、露兜子、地菠萝、草菠萝出处本品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以露兜子为名。云:“露兜子产广东,一名波罗,生山野间,实如萝卜,上生叶一簇,尖长深齿,味、色

  • 短柱梅花草

    药材名称短柱梅花草拼音Duǎn Zhù Méi Huā Cǎo英文名all-grass of Shrotstyle Parnassia出处始载于《植物研究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短

  • 肾萼金腰

    药材名称肾萼金腰拼音Shèn è Jīn Yāo英文名all-grass of Delavay Goldsaxifrage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肾萼金腰的全草。拉

  • 独蕨箕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独蕨箕药材名称独蕨箕拼音Dú Jué Jī别名蕨箕参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根。冬季采收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达26厘米。须根多数,肉

  • 对叶油麻叶

    药材名称对叶油麻叶拼音Duì Yè Yóu Má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忍冬植物台东荚蒾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taitoense Hayata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。原形

  • 牛筋条

    药材名称牛筋条拼音Niú Jīn Tiáo别名山胡椒、诈死枫、野胡椒、假死柴、冬不落叶。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牛筋树Lindera glauca (Sieb. et Zucc.)Blu

  • 金丝梅

    药材名称金丝梅拼音Jīn Sī Méi别名金丝桃、猪拇柳、土连翘、芒种花、黄花香、山栀子、打破碗花、过路黄、大叶黄、大田边黄、黄木、金香、端午花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梅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

  • 羊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黄药材名称羊黄拼音Yánɡ Huánɡ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的胆囊结石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化学成分参见"牛黄&

  • 千层塔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千层塔药材名称千层塔拼音Qiān Cénɡ Tǎ别名蛇足草、狗牙齿、直立石松、矮松、山芝、虱子草[贵州]、金不换[福建]来源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蛇足石松Lycopodi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