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鼻血草

鼻血草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鼻血草

药材名称鼻血草

拼音Bí Xiě Cǎo

别名红活美、滇荆芥、土荆芥

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(Benth.) Bakh. f. [M. parviflora Benth. non. Salisb.]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晒干。

性味苦、涩,平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用于吐血,鼻出血,麻风,皮肤瘙痒,疥疮。

用法用量1~2两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鼻血草

药材名称鼻血草

拼音Bí Xiě Cǎo

别名红活美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

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全草。夏、秋季采,晒干。

原形态荆芥,又名:蜜蜂花。

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体被柔毛。茎直立,四方形,略带紫色。单叶对生;叶片纸质;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~4.5厘米,边缘有钝锯齿。轮伞花序或总状花序,腋生,具花3~5朵,白色或淡黄色;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;萼长钟形,萼管狭,2唇形,上唇3齿,下唇2齿,较上唇的齿狭而尖;花冠弯曲,2唇形,上唇直立,凹入,下唇扩展,3裂,内面疏生白毛;雄蕊4;花柱短,2裂。小坚果广卵形,平滑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低山区的山坡向阳处草丛中。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部。

化学成分Melissa属植物的叶含鞣质约5%,又含挥发油。

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性微温,味涩苦。"

功能主治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,解毒。治风湿麻木,大麻风,吐血,鼻出血,皮肤瘙痒,疮疹,癫症,崩带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鼻血草

药材名称鼻血草

拼音Bí Xiě Cǎo

英文名Axillary Balm, Herb of Axillary Balm

别名荆芥、红活美、小薄荷

出处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全草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lissa axillaris (Benth.) Bakh. F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0.6-1m,被短柔毛。具地下茎。茎四棱形,具分枝。叶对生,叶柄长2-25mm,密被短柔毛;叶片卵形,长1.2-6cm,宽9-30mm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基部圆形、钝或近心形,边缘具锯齿状圆齿,上面疏被短柔毛,下面靠近中脉两侧带紫色或伞部紫色,近无毛或仅沿脉被短柔毛。轮伞花序少花或多花,腋生;苞片小,具缘毛;花萼钟形,长6-8mm,外面被具节长柔毛,内面无毛、上唇3齿,齿短,下唇与上唇近等长,2齿,齿披针形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长约1cm,外被短柔毛,内面无毛,上唇先端微缺,下唇3裂,中裂片较大;雄蕊4,前对较长,内蒙,花药2室;子房4裂,花柱略长于雄蕊,柱头2裂;花盘4裂。小坚果卵圆形。花期6-11月,果期7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2800m的山地、山坡、谷地或路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苦;涩;性平

功能主治凉血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吐血;鼻衄;崩漏;带下;麻风;皮肤瘙痒;疥疮;蛇虫咬伤;口臭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煎水洗;或捣绒塞鼻。

各家论述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,解毒。治风湿麻木,大麻风,吐血,鼻出血,皮肤瘙痒,疮疹,癞症,崩带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野豌豆

    药材名称山野豌豆拼音Shān Yě Wān Dòu别名宿根巢菜(《重要牧草栽培》),落豆秧、山豌豆,山豆苗、宿根草藤、豆碗碗、涝豆秧(《国产牧草植物》),山黑豆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透骨草、草

  • 蠵龟筒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蠵龟筒药材名称蠵龟筒拼音Xī Guī Tǒnɡ别名鼋皮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蟕蠵壳、蟕蠵甲(《本草图经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皮及鳞甲。原形态蠵龟(《纲目》),又名:灵龟

  • 黄牛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牛茶药材名称黄牛茶拼音Huánɡ Niú Chá别名雀笼木、黄芽木、满天红、黄丝鸡兰、海牙茶、土苏木、黄尝来源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

  • 光叶水苏

    药材名称光叶水苏拼音Guānɡ Yè Shuǐ Sū别名望江青、天芝麻(《李氏草秘》),白马兰、泥灯心、野地蚕、白根草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出处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光叶水

  • 马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肉药材名称马肉拼音Mǎ Ròu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肉。原形态马(《诗经》)体长约1.5~2.5米,高约1~1.5米。毛色随种类而不同。头、面狭长,耳直立能动.前额

  • 刺竹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竹笋药材名称刺竹笋拼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原形态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、樆竹、

  • 樟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樟木药材名称樟木拼音Zhānɡ Mù别名樟材(《本草拾遗》),香樟木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吹风散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,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

  • 单花山竹子

    药材名称单花山竹子拼音Dān Huā Shān Zhú Zi英文名bark of Uniflower Garcinia出处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藤黄科植物单花山竹子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

  • 螺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螺蛳药材名称螺蛳拼音Luó Sī别名蜗篱(《别录》),师螺(《本草拾遗》),蜗蠃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。原形态方形环棱螺,又

  • 孝扇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孝扇草根药材名称孝扇草根拼音Xiào Shàn Cǎo Gēn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肾叶天剑的根。原形态肾叶天剑,又名:滨旋花、孝扇草、沙马藤:多年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