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七枣汤

七枣汤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七枣汤

药方名称七枣汤

处方茴香(去土.炒)、川乌(炮.去皮.脐)、缩砂(取仁),各八两;厚朴(去粗皮.姜制)一斤,益智(去皮)半斤,干姜(炮)四两,甘草六两。

炮制上件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,内受寒气,泄泻注下,水谷不分,腹胁胀满,脐腹疔痛,心下气逆,腹中虚呜,呕吐恶心,胸膈痞闷,困倦少力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二钱,水一盏,入大枣七个,擘破,同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,食前,空心服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六:七枣汤

药方名称七枣汤

处方茴香(去土,炒)川乌(炮,去皮、脐)缩砂(取仁)各200克厚朴(去粗皮,姜制)500克益智(去皮)250克干姜(炮)120克甘草180克

制法上药研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,内受寒气,泄泻如注,水谷不分,腹胁胀满,脐腹疼痛,心下气逆,腹中虚鸣,呕吐恶心,胸膈痞闷,困倦少力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6克,用水150毫升,入大枣7个,擘破,同煎至105毫升,去滓,空腹时温服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六

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七:七枣汤

药方名称七枣汤

处方附子1枚(以盐水浸,再泡,如此凡七次,去皮、脐)

制法上药锉散。

功能主治治五脏气虚,冷热失调,发为痎疟,寒多热少,或但寒不热。

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,加生姜7片,大枣7个,煎至200毫升。当发日,空腹时温服,并吃枣3~5个。

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七

猜你喜欢

  • 健脾和胃汤

    药方名称健脾和胃汤处方条参1钱,白术1钱半,茯苓1钱半,六曲1钱半,砂仁1钱半,陈皮1钱半,怀药1钱半,枣皮1钱半,芡实1钱半,车前1钱半,青皮1钱,建泻1钱,甘草3分。功能主治酒伤瘦弱,饮食减少,四

  • 参附接命膏

    药方名称参附接命膏处方人参8两,大附子8两。制法上为粗末,将天鹅油2斤浸半月。慢火熬至焦黑,绞去滓,再熬至滴水成珠,再入东丹1斤,慢熬成膏。功能主治痨弱,喉音哑者,饮食不进,肚腹疼痛。用法用量待温,加

  • 附子粳米汤

    《金匮》卷上:附子粳米汤药方名称附子粳米汤处方附子1枚(炮),半夏半升,甘草1两,大枣10枚,粳米半升。功能主治胜寒气,和内外。主腹中寒气,雷鸣切痛,胸胁逆满呕吐。用法用量以水8升,煮米熟汤成,去滓温

  • 牛黄镇惊丸

    药方名称牛黄镇惊丸处方牛黄80g全蝎300g僵蚕(炒)100g珍珠100g麝香40g朱砂100g雄黄100g天麻200g钩藤100g防风20g琥珀60g胆南星100g 白附子(制)100g半夏(制)1

  • 莱菔饮

    药方名称莱菔饮处方萝卜功能主治治鼻衄不止。用法用量捣取自然汁150毫升,入盐3克,调匀,顿服。摘录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二十

  • 小儿解表颗粒

    药方名称小儿解表颗粒处方金银花300g连翘250g牛蒡子(炒)250g蒲公英300g黄芩300g防风150g紫苏叶150g荆芥穗100g葛根150g牛黄1g性状为黄褐色的颗粒;味甜、微苦。炮制以上十味

  • 缩砂丸

    药方名称缩砂丸处方缩砂30克(去皮)黄连30克(去须,微炒)附子30克(炮裂,去皮、脐)干姜15克(炮裂,锉)木香15克吴茱萸30克(汤浸七遍,焙干,微炒)制法上药捣罗为末,用醋软饭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• 乳没散

    药方名称乳没散处方白术当归甘草(炙)白芷没药各9克(研匀)乳香(另研)肉桂各6克制法上药为细末,和匀再研极细。功能主治治跌扑损伤,痛不可忍。用法用量每服9克,温酒调下。摘录《疡科选粹》卷八

  • 开郁通络饮

    药方名称开郁通络饮处方香圆皮钱半,广郁金3钱,延胡(炒)钱半,远志肉8分,真新绛钱半,陈木瓜钱半,蜣螂虫2钱,丝通草1钱,佛手片5分。功能主治湿温化肿胀,湿滞在络,按之则坚,腹胀不减,服消导药不效,久

  • 杏参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杏参散药方名称杏参散处方桃仁(去皮.尖.麸炒)、人参(去芦)、杏仁(去皮.尖.麸炒)、桑白皮(蜜炒微赤.再泔浸一宿,焙),各等分。炮制为细末。功能主治除痰下气,治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