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减三拗汤

加减三拗汤
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五引梁国佐方:加减三拗汤

药方名称加减三拗汤

处方麻黄半钱(不去节,沸汤洗,焙干,去毛),杏仁(不去皮)2钱,苦梗2钱,甘草(生)半钱,旋覆花(去蒂)半钱。

功能主治伤风咳嗽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大钱,水1盏,加生姜1片,五味子数粒,竹叶1片,不可多,糯米数粒,煎至半盏,分作2次,食后温服。

摘录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五引梁国佐方

《准绳·幼科》卷九:加减三拗汤

药方名称加减三拗汤

处方麻黄(去根节)3钱,(水煮,去沫,焙干),桂枝2钱,杏仁7个(去皮尖,炒黄,另研如膏),甘草(炙)1钱。

制法上为粗末,入杏膏拌匀。

功能主治感冒风邪,鼻塞声重,语音不出,或伤风头疼,目眩,四肢拘倦,咳嗽多痰,胸满气短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水6分,煎至4分,去滓温服,无时。以汗出为度。

注意自汗者不宜服之。

摘录《准绳·幼科》卷九

医学入门》卷七:加减三拗汤

药方名称加减三拗汤

处方麻黄1钱,杏仁7分,桑白皮7分,甘草5分,苏子3分,前胡3分。

功能主治风寒喘。

用法用量生姜3片,水煎服。

痰盛,加南星、半夏;烦喘,加石膏;火喘,口干,加黄芩瓜蒌仁、薄荷;寒喘,加细半、肉桂;气喘,加兜铃、乌梅;气短而喘,去麻黄,加人参茯苓

摘录医学入门》卷七

猜你喜欢

  • 蛤蚧定喘丸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蛤蚧定喘丸药方名称蛤蚧定喘丸处方蛤蚧11g瓜蒌子50g紫菀75g麻黄45g鳖甲(醋制)50g黄芩50g甘草50g麦冬50g黄连30g百合75g紫苏子(炒)25g石膏25g 苦杏仁(炒)5

  • 化肝煎

    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:化肝煎药方名称化肝煎处方青皮陈皮芍药各6克牡丹皮栀子(炒)泽泻(血见下部者用甘草代之)各4.5克土贝母6~9克功能主治治怒气伤肝,气逆动火,胁痛胀满,烦热动血。用法用量用水220

  • 救苦拔毒丹

    药方名称救苦拔毒丹处方雄蜒蚰(背有白纹者是)2条,葱白3寸。制法上药捣烂。功能主治顶门疽,脑发,对口,发鬓,发眉。用法用量加雄黄、白及研匀,少加冰片、麝香,敷患处。摘录《卫生鸿宝》卷二

  • 涤邪救苦汤

    药方名称涤邪救苦汤处方黄连、大黄、牛蒡、红花、滑石、木通、蝉蜕、荆芥、泽泻、青皮、赤芍、山楂。功能主治痘毒火下注大肠,邪毒逼迫,欲解不解,毒垢秽臭无伦者。用法用量加灯心20茎,阴阳水煎服。摘录《救偏琐

  • 内消丸

    药方名称内消丸处方莪术(炮)三棱(炮)各9克青皮(去白)陈皮(去白)各30克 牵牛(头末)250克薄荷叶 皂角(不蛀者,水煮软揉取汁,去滓,熬成膏)沉香各15克制法上药除皂角、牵牛末外,均研为末,再入

  • 丁香黄连点方

    药方名称丁香黄连点方处方丁香2-7枚(碎),黄连(去须)半两,黄柏皮(切)半两,蕤仁(研)2-7枚,五铢钱10文。功能主治乳石发,目赤痒。用法用量以水2盏,煎至6分,绵滤去滓,点目大眦,频点取愈。摘录

  • 加减四物天香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减四物天香汤处方当归、川芎、香附、陈皮、苏叶。功能主治因喜怒忧思,恐惧失节,触动胎气不安。用法用量因于怒者,加黄芩、甘草、人参;因于忧者,加帜壳,大腹皮;因于喜者,加黄芩、黄连、麦门冬;因于

  • 金蝉补漏丸

    药方名称金蝉补漏丸处方推粪虫7两,滴乳香(去油)5钱,没药(去油)5钱,炙甘草7钱5分,生矾7钱5分,生甘草7钱5分,熟矾7钱5分。制法上为细末,黄蜡4两,熔化,乘热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痔漏。用

  • 保养延寿不老丹

    药方名称保养延寿不老丹处方扁柏枝叶3斤(阴干),紫河车3个,茯苓1斤半(奶拌3次)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肠红下血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白汤送下。摘录《集验良方》卷二

  • 调中沉香汤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调中沉香汤药方名称调中沉香汤处方麝香(研)半钱,沉香二两,生龙脑(研)一钱,甘草(炙)一分,木香、白豆蔻仁,各一两。炮制上为细末、入研药匀。功能主治调中顺气,除邪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