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减清脾饮

加减清脾饮

医宗金鉴》卷五十三:加减清脾饮

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

处方柴胡黄芩半夏(姜制)甘草(炙)厚朴(姜制)青皮(醋炒)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(土炒)橘红苍术(炒)

功能主治治小儿疟疾,兼有痰饮者。

用法用量引用生姜,水煎服。

摘录医宗金鉴》卷五十三

方症会要》卷二:加减清脾饮

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

处方白术1钱,茯苓1钱,半夏1钱,柴胡1钱,知母7分,青皮7分,陈皮7分,黄芩7分,厚朴4分,草果4分,甘草

功能主治疟疾先寒后热者。

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。

凡治瘅疟用此方去厚朴,加石膏1钱5分。

摘录方症会要》卷二

《镐京直指》:加减清脾饮

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

处方柴胡1钱5分,川朴1钱,秦艽1钱5分,青蒿6分,姜夏2钱,草果仁1钱5分,灵仙1钱5分,青皮1钱,赤苓3钱,通草1钱,老姜2片。

功能主治夏秋感受风湿而为暑疟,午后微寒而热,或1日轻而1日重,其寒热界限模糊者。

摘录《镐京直指》

《金鉴》卷五十三:加减清脾饮

药方名称加减清脾饮

处方柴胡黄芩半夏(姜制)、甘草(炙)、厚朴(姜制)、青皮(醋炒)、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(土炒)、橘红、南苍术(炒)。

功能主治小儿疟疾,兼有痰饮,呕逆,面黄目肿,胸膈膨胀。

用法用量引用生姜,水煎服。

摘录《金鉴》卷五十三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蘖丸

    药方名称曲蘖丸处方神曲(锉,炒)麦蘖(炒)各30克黄连(去须)15克巴豆3粒(去壳,同前药共炒,令色转,去巴豆不用)制法上为细末,沸汤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酒癖不消,心腹胀满,噫醋吞酸,呃逆不食

  • 消风散

    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消风散药方名称消风散处方荆芥穗(一钱半)甘草(炙.一钱半)陈皮(一钱)人参(一钱)茯苓(去皮.一钱) 白僵蚕(炒.去丝.一钱)防风(一钱)川芎(一钱)藿香叶(一钱)蝉

  • 晋福散

    药方名称晋福散处方晋矾1两,福建茶1两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蛊毒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新汲水调下,即吐出也。未吐,再服必吐。摘录《寿世保元》卷十

  • 浸毒散

    药方名称浸毒散处方毛藤子、石楠藤、铁菱角、穿山蜈蚣、背子蜈蚣、赤麻(艹卖)、金脑香、梭婆子根、飞天蜈蚣、赤梗过路蜈蚣。功能主治蛇头子及一切蝮蛇瘴。用法用量上水煎,入醋少许,和暖浸洗。摘录《准绳·疡医》

  • 开膈利痰汤

    药方名称开膈利痰汤处方半夏1钱半,茯苓1钱半,陈皮1钱半,枳实1钱2分,桔梗1钱,瓜蒌仁(去油)1钱,黄连1钱,香附1钱,甘草3分。功能主治气结痰壅膈噎,饮食不下。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,煎8分,加竹沥半

  • 和中益胃汤

    药方名称和中益胃汤处方苏木0.3克藁本益智仁各0.6克 热地黄炙甘草各0.9克当归身1.2克柴胡升麻各1.5克制法上药哎咀,都作一服。功能主治治太阴、阳明腹痛,大便或泄或秘,或下鲜血,腹中微痛,胁下急

  • 消瘰膏

    药方名称消瘰膏处方生半夏30克 生山甲9克 生甘草3克 生马钱子12克(剪碎)皂角9克 朱血竭6克制法用香油煎枯去滓,加黄丹收膏,火候到时,将血竭研细搀膏中,熔化和匀,随疮大小摊作膏药。功能主治化痰散

  • 代针散

    《囊秘喉书》卷上:代针散药方名称代针散处方胆星3分,指甲2-3寸,冰片5厘,朱砂少许。制法将指甲用双红纸卷好,灯上烧炭存性,为末,入辰砂、冰片、胆星研和。功能主治乳蛾成脓不穿。用法用量吹入喉中。少顷即

  • 催乳汤

    药方名称催乳汤处方黄耆熟地各24克人参当归各15克川芎枸杞通草王不留行各6克功能主治益气养血,通络催乳。主气血虚弱,乳汁过少。(下乳)用法用量炖猪蹄服。摘录《医学集成》卷三

  • 疏风养血汤加减

    药方名称疏风养血汤加减处方天麻10克,珍珠母30克,生白芍30克,生甘草15克,葛根12克,丹参20克,钩藤15克,银花藤20克,桑枝10克,秦艽12克,僵蚕10克,片姜黄10克。功能主治平肝熄风,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