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味参苏饮

加味参苏饮

《痘疹金镜录》卷一:加味参苏饮

药方名称加味参苏饮

处方人参紫苏柴胡陈皮甘草枳壳前胡白芷半夏桔梗、干葛、茯苓青皮

功能主治寻常外感并痧疹前后。

用法用量生姜、葱,水煎服。

本方用参,亦当量情,病者体虚冒寒则用,余症去之;肺热咽不利者,加黄芩;起发痘疹者,加升麻;痰盛者,加南星、竹沥;壮热者,加黄芩;风盛似欲发搐者,加防风天麻;项背拘急,加羌活;头痛加川芎细辛;鼻塞加细辛白芷;初嗽加麻黄杏仁;痰壅热盛加桑皮、葶苈;久嗽加杏仁、五味、贝母;肺虚唇白而嗽,不能接气者,加人参阿胶糯米;初时感冒,欲令取汗发散者,加麻黄苍术;春冬感冒风寒而甚者,倍加羌活;风寒已经发散,惟热不愈者,另用小柴胡汤,除去本方。

摘录《痘疹金镜录》卷一
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一:加味参苏饮

药方名称加味参苏饮

处方参苏饮加五味子杏仁

功能主治妊娠咳嗽,项背强急,鼻塞头眩,时发寒热。

摘录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一

《医醇剩义》卷二:加味参苏饮

药方名称加味参苏饮

处方人参2钱,苏子2钱,沉香5分,桑皮3钱,蒌皮3钱,橘红1钱,半夏1钱,丹参2钱,柏子仁2钱,苡仁5钱,生姜2片。

功能主治悲伤。悲则气逆,膹郁不舒,积久伤肺,清肃之令不能下行。

摘录《医醇剩义》卷二

《痘疹传心录》卷十九:加味参苏饮

药方名称加味参苏饮

处方人参2分,苏叶7分,前胡1钱,小川芎7分,山楂肉8分,桔梗5分,白茯苓8分(去皮),白粉葛8分,陈皮7分,半夏3分,牛蒡子5分(拣净,炒香,研碎),甘草2分(生,去皮)。

功能主治痘疹初起发热,体气虚羸者;亦治伤感。

用法用量人参或无亦可,倘元气虚必要。

摘录《痘疹传心录》卷十九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热凉散方

    药方名称风热凉散方处方防风、荆芥、苏薄荷、霜桑叶、淡竹叶、连翘、生山栀、广橘红、枳壳、桔梗、炙草、莲须、葱白头。功能主治风温之轻者。用法用量凡羌、独、柴、前、芎、芷、升、葛,随证可加。注意独不得用桂枝

  • 蝉壳散

    《圣惠》卷八十三:蝉壳散药方名称蝉壳散处方蝉壳(微炒)1分,桔梗(去芦头)1分,陈橘皮(汤浸,去白瓤,焙)1分,人参(去芦头)1分,甘草(炙微赤,锉)1分,半夏半分(汤洗7遍去滑)。制法上为细散。功能

  • 金液丹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金液丹药方名称金液丹处方硫黄(净拣去砂石,十两,研细飞过,用瓷盒子盛,以水和赤石脂封口,以盐泥固济,晒干,地内先埋一小罐子,盛水令满,安盒子在上,用泥固济讫,慢火养

  • 鸡清膏

    药方名称鸡清膏处方无雄鸡子1个。功能主治小儿涎鸣喘急,服药不退,气实者。用法用量取清,入轻粉,抄10钱拌和,银器盛,汤瓶上顿熟,3岁尽食。当吐痰或泻,即愈。摘录《永类钤方》卷二十一

  • 红蓝花煎

    药方名称红蓝花煎处方红蓝花半两,麒麟竭半两,硇砂1两(细研),当归1两(锉,微炒),赤鲤鱼鳞1两(烧灰),青蛙1枚(去肠肚,炙令焦),桂心1两。制法上为末。先以醋5升,于石锅中煎令沸,入诸药末,同然如

  • 调经益气丸

    药方名称调经益气丸处方生地8两,当归5两,白芍5两,制香附5两,丹皮5两,茯苓3两,杜仲3两,枸杞子3两,白术3两,牛膝3两,泽泻3两,川芎2两,黄耆2两,延胡2两,陈皮2两。制法炼蜜为丸。功能主治气

  • 金针猪蹄汤

    药方名称金针猪蹄汤处方鲜金针菜根15克(或用干金针菜24克)猪蹄1只制法将鲜金针菜根与猪蹄加水同煮。功能主治清热消肿,通经下乳。适用于乳腺炎、乳汁不下。用法用量吃肉,喝汤。每日1次,连吃3~4次。摘录

  • 白华散

    药方名称白华散处方蛤粉(水飞,研)、连翘、甘草(锉)、白药子、白附子(炮)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凉膈退热。主小儿肝热。眼赤疼痛。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,用麦门冬。熟蜜水调下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八一

  • 加味升麻汤

    《治疹全书》卷中:加味升麻汤药方名称加味升麻汤处方升麻(痰喘不用)、葛根、枳壳、桔梗、橘红、桑皮、茯神、甘草、杏仁、蒌仁(痰喘、大便闭者,可用45钱)。功能主治麻疹难发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头痛,加川芎

  • 芙蓉菊花膏

    药方名称芙蓉菊花膏处方赤小豆芙蓉叶香附白及菊花叶各120克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。用法用量上药研细,每用药末30克,加麝香0.3克。米醋调涂,或鸡子清调亦可。摘录《疡医大全》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