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姜附汤

姜附汤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附子(炮.三钱)干姜(炮.五钱)

功能主治治中寒,四肢厥冷强直,失音,口噤吐沫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八分,不拘时服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干姜一两,附子(生.去皮.脐.细切)一枚。

炮制右合匀。

功能主治治伤寒已经转下,又曾发汗,内外俱虚,邪气未解,表证不见,身无大热,昼日烦躁,不得眠睡,夜即安静,不呕不渴,脉候沉微者,宜服之。

又治暴中风冷,久积痰水,心腹冷痛,霍乱转筋,一切虚寒,并皆治之。

用法用量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温服,食前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干姜(炮)附子(炮,去皮、脐)甘草(炙)各等分

制法上哎咀。

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,口噤,四肢僵直,失音不语,或卒然晕闷,手足厥冷。

用法用量每服12克,用水225毫升,加生姜5片,煎至160毫升。去滓,空腹时温服。

挟风不仁,加防风15克;兼湿肿满,加白术15克;筋脉挛急,加木瓜15克;肢节疼痛,加桂心15克。

摘录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
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白豆蔻半两(去壳),附子1个(7钱,炮),缩砂仁3钱,白姜1两(炮),甘草半两。

功能主治脾虚腹胀,呕吐痰饮,食不进,或发寒热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钱,水1盏半,煎8分,空心服。

摘录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

《千金》卷十八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生姜8两,附子4两(生用,4破)。

功能主治痰冷癖气,胸满短气,呕沫头痛,饮食不消化;亦主卒风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以水8升,煮取3升,分4服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姜汁、附子二味,辟冷癖,其力倍专,乃干姜附子汤之变法。彼取温中,故用干姜,此取涤痰,故用姜汁,两不移易之定法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十八

普济方》卷二○九引《指南方》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干姜3两,附子3分,甘草1两。

功能主治阴寒暴下;中寒口噤,四肢强直厥冷,语音不出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钱,水2盏,煎至1盏,去滓温服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二○九引《指南方》

圣济总录》卷七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干姜(炮)1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,甘草(炙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当归(酒浸,切,焙)1两,白术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杏仁(去皮尖双仁,炒,研)1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2两。

制法上锉,如麻豆大。

功能主治中风,失音不语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温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七

普济方》卷一九九引《广南卫生方》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附子(生,去皮脐)。

功能主治瘴毒阴候,发热或寒,烦躁,手足冷,鼻尖凉,身体疼重,舌上苔生,引饮烦渴,或自利呕逆,或汗出恶风。

用法用量每个分作4份,每份用水1盏半,入炮黄耆干姜2钱,切作片子同煎至8分1盏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滓再煎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九九引《广南卫生方》

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二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生姜半两,艾叶半两,附子(炮裂去皮脐)3分,枳壳(去瓤,麸炒)3分,生地黄1两半。

制法上锉,如麻豆大。

功能主治脉痔有虫,时或痒痛,血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煎至1盏,去滓,早、晚食前温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二
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干姜5钱,熟附子3钱。

功能主治中寒口噤,四肢强直,失音不语,忽然晕倒,口吐涎沫,状如暗风,手足厥冷,或复烦躁;兼阴症伤寒,大便利而发热;及中脘虚寒,久积痰水,心腹冷痛,霍乱转筋,四肢厥逆。

用法用量水2钟,煎8分,作2次服。或虑此方太燥,即以附子理中汤相继服。

摘录《赤水玄珠》卷二

《痘疹活幼至宝》卷终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附子2钱,老生姜2钱(切细)。

功能主治痘正出时,调护不慎而为风邪所袭,眼直视,牙关紧者。

用法用量浓煎,灌下1-2酒杯。出微汗即愈。

摘录《痘疹活幼至宝》卷终

辨证录》卷一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白术1两,茯苓5钱,附子1钱,人参5钱,甘草1钱,干姜1钱。

功能主治冬月伤寒,4-5日后,腹痛,小便不利,手足沉重而疼,或咳,或呕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辨证录》卷一

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七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杜仲干姜(炮)、附子(炮)。

功能主治腰脐寒痛,腰间如冰,得热则减,得寒则增,脉必紧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七

《不知医必要》卷三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白术(净炒)3钱,附子(制)3钱,干姜(炒)1钱5分,良姜1钱,炙草1钱。

功能主治暴泻不止,或大汗大喘,手足厥冷,气少不欲言语。

用法用量水煎,候温急服。

欲呕者,加制半夏2钱。

摘录《不知医必要》卷三

外科枢要》卷四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别名参术姜附汤

处方人参1两,附子(炮,去皮脐)1两,干姜(炮)5钱,白术5钱。

功能主治疮疡,真气亏损,或误行汗下,或脓血出多,失于补托,以至上气喘急,自汗盗汗,气短头晕。

用法用量参术姜附汤(《景岳全书》卷六十四)。

摘录外科枢要》卷四

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二:姜附汤

药方名称姜附汤

处方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,干姜(炮)3分,葛根3分,甘草(锉,炙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芍药半两,麻黄(去根节,先煮,掠去沫,焙)1两半。

制法上锉,如麻豆大。

功能主治伤寒巨阳中风,项背强,啬啬恶寒,汗不出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,水1盏,入大枣2枚(去核),同煎至7分,去滓食前温服,取汗,未汗再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二

猜你喜欢

  • 枳实酒

    药方名称枳实酒处方枳实不拘多少(面炒黄,切片,去粗皮)功能主治治遍身白疹,瘙痒不止。用法用量每服6克,用酒浸少时,去枳实,但饮酒最妙。用水煎枳实,洗患处尤佳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一○八引《简易方》

  • 甘草鼠粘汤

    药方名称甘草鼠粘汤处方炒甘草2两,桔梗(米泔浸1夜,炒)1两,鼠粘根2两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肺热,咽喉痛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水1钟半,加阿胶1钱煎服。摘录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

  • 防己丸

    《传家秘宝》卷中:防己丸药方名称防己丸处方甜葶苈4两,杏仁2两(炒),贝母2两(去心),甘草2两,防己2两。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功能主治肺痈用法用量方中甜葶苈用量原缺,据《普济方》补。摘录

  • 健母丹

    药方名称健母丹处方麦冬1两,天冬1两,生甘草1钱,黄芩1钱,茯苓3两,青蒿3两,白芍3两,桔梗3两,丹参3两,陈皮3分,天花粉2钱。功能主治肾火乘肺,肺火与肾水相合而致病目,数日即生翳,由下而上,其翳

  • 竹茹阿胶汤

    药方名称竹茹阿胶汤处方青竹茹(姜汁浸)6克阿胶(蛤粉炒)6克 生白芍6克川芎3克 明天麻3克(煨)石决明(煅)6克陈皮2.4克 焦白术6克 炒当归9克 黑山栀2.4克 大生地12克功能主治治子痫。妊娠

  • 扶金汤

    药方名称扶金汤处方葛根3两,独活2两,附子1两(炮四破),石膏2两(碎,绵裹)。制法上切。功能主治中风发三秋,脉浮大而洪长。用法用量以水8升,煮取3升,每服9合,昼2次,夜1次。注意忌猪肉、冷水等物。

  • 半苓丸

    药方名称半苓丸处方神曲半夏猪苓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,曲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燥湿利水。主湿热下注,小便白浊。用法用量每服10~15克,温开水送下。摘录《医学正传》卷六

  • 针头丸

    药方名称针头丸处方川乌尖7个(去坏,干)白僵蚕7个(去嘴、丝)硼砂10枚制法上为末,用猪胆汁调药,不令稀,摊在碗内,用荆芥、艾各30克,皂角小者1茎,烧烟,将药碗高覆熏之,常将药膏搅转,又摊又熏,皂角

  • 泻黄散

    药方名称泻黄散别名泻脾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)。处方藿香叶21克 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(去芦,切,焙)制法上锉,同酒、蜜微炒香,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泻脾胃伏火。治脾胃伏火,口燥唇

  • 加味薷苓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薷苓汤处方天花粉2钱,赤茯苓1钱,猪苓7分,泽泻7分,香薷7分,干葛7分,白术5分,黄连5分,甘草5分。制法上锉。功能主治霍乱,身热口渴。用法用量加生姜,水煎服。热极,加知母、石膏;泄极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