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橘核散

橘核散

丹溪心法》卷四:橘核散

药方名称橘核散

处方橘核桃仁栀子川乌(细切、炒)吴茱萸

制法上药研末。

功能主治除湿热,止疼痛。治肝经湿热所致的疝气疼痛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丹溪心法》卷四

明医指掌》卷六:橘核散

药方名称橘核散

处方橘核1两,桃仁5钱,栀子3钱,吴茱萸1两,茴香1两。

功能主治湿热寒郁作疝。

用法用量每服7钱,水2盏,煎热服。

摘录明医指掌》卷六

杨氏家藏方》卷十:橘核散

药方名称橘核散

处方五灵脂(去砂石,用醋少许炒干)1两,延胡索1两,破故纸(炒)1两,茴香(盐炒黄色)1两,庵(艹闾)草(去梗,生用)1两,橘核1两,黑牵牛1两,棠球子4两(生用,俗呼为山果子),川楝子(去核)半两(生用)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壮筋骨,暖下元。主寒湿腰痛,小肠气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热酒调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杨氏家藏方》卷十

《幼科金针》卷下:橘核散

药方名称橘核散

处方木香1两,小茴1两,橘核2两,大茴8钱,蓬术1两,吴茱萸1两(醋炒,浸1宿,焙),姜黄8钱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温经逐冷。主积气腹痛。

用法用量砂仁汤送下。

摘录《幼科金针》卷下

方出《本草衍义》卷十八,名见《便览》卷三:橘核散

药方名称橘核散

处方橘核(炒,去壳,为末)。

功能主治肾疰腰痛,膀胱气痛,小肠气痛坚硬。

用法用量酒调服。

摘录方出《本草衍义》卷十八,名见《便览》卷三

医学纲目》卷二十八引《得效》:橘核散

药方名称橘核散

处方山楂子1两,橘核5钱,破故纸2两,乳香5钱,玄胡索1两,庵(艹闾)1两,没药1两,五加皮1两,红曲1两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腰痛,诸般滞气。

用法用量酒调下。

摘录医学纲目》卷二十八引《得效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锅焦饼

    药方名称锅焦饼处方锅焦150克神曲12克砂仁6克山楂肉12克莲子肉12克鸡内金3克 大米粉250克 白砂糖100克制法将锅焦放入锅内炒黄,然后把锅焦、神曲、山楂肉、砂仁、莲子肉、鸡内金一同放入碾槽内,

  • 麻黄醇酒汤

    药方名称麻黄醇酒汤别名麻黄酒处方麻黄1把。功能主治发汗。主大汗出入水,而致黄汗,身体四肢微肿,胸满不得汗,汗出如黄柏汁。伤寒热出,表发黄疸。用法用量麻黄酒(《得效》卷三)。摘录方出《肘后方》卷四,名见

  • 地黄膏

    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:地黄膏药方名称地黄膏处方生地黄(研如膏)木香(为末)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,臂臼脱出,局部肿痛;及痈肿来破者。用法用量视肿处大小,将生地黄膏摊纸上,再将木香粉撒布地黄膏上,然后再摊一

  • 矾丹丸

    药方名称矾丹丸处方白矾2两,铅丹2两,石亭脂半两(生为末,在后入)。制法上3味,先将前2味和研,入坩锅内,以炭半秤,渐煅令通赤为度,驻少火更养一夜取出,细研,出毒两日,乃入石亭脂同研细,以粟米饭为丸,

  • 椒豉散

    药方名称椒豉散处方豆豉3两(炒黑焦),生椒3两(去目)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耳疮。用法用量以津调,看多少敷之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四

  • 五仁丸

    药方名称五仁丸处方杏仁(酒浸,去皮、尖,麸炒令黄,取净,细研)30克郁李仁(汤浸,去皮、尖,取净,细研)30克酸枣仁(汤浸,去皮,取净,细研)30克柏子仁(拣净,细研)30克 大麻子仁(晒,焙令干,用

  • 加味三生饮

    药方名称加味三生饮处方人参1两,白术1两,附子1钱,南星1钱,半夏1钱,菖蒲1钱,远志1钱,生枣仁3钱。功能主治身忽猝倒,两目紧闭,昏晕不识人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辨证录》卷二

  • 白芥子散

    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五:白芥子散药方名称白芥子散处方白芥子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疮疹,痘。用法用量水调敷脚心。摘录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五《妇人良方》卷三:白芥子散药方名称白芥子散处方真白芥子2两,木鳖

  • 黄耆平补汤

    药方名称黄耆平补汤处方陇西黄耆3两,枸杞根皮3两,桂3两,麦门冬3两,甘草3两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五劳百损,四肢沉滞,骨肉酸疼,大病后,不复常行动,喘惙吸吸少气,小腹拘急,腰背强痛,心悸咽干,饮食无

  • 金粟丹

    药方名称金粟丹别名金粟丸处方母丁香1两,草龙胆1两,厚朴(生姜汁制)1两,好朱砂(细研,水飞)1两,青黛(研)1两,干蟾5枚(涂酥炙焦黄),夜明砂(微炒)半两,诃子皮(微炮)半两,蝉壳半两,川黄连(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