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真珠散

真珠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真珠散

药方名称真珠散

处方瓜蒌根末、琥珀、真珠粉、寒水石(煅.醋淬.研)、铁粉朱砂(研飞)、甘草末(生)、川大黄、牙硝(枯研),各等分。

炮制上捣为末拌匀。

功能主治治丈夫、妇人五脏积热,毒气上攻,心胸烦闷,口干舌燥,精神恍惚,心忪闷乱,坐卧不宁,并宜服之。

用法用量每服一钱,以竹叶汤温调下,不拘时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:真珠散

药方名称真珠散

处方真珠末15克 水精15克琥珀末15克朱砂30克 马牙消15克 龙脑7.5克

制法上药同研如粉。

功能主治治肝心热毒久积,迫血妄行,以致血灌瞳人,眼生障膜。

用法用量每以铜箸,取少许点眼。

摘录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

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七:真珠散

药方名称真珠散

处方真珠白矾(烧为灰)桂心各30克木通15克(锉)

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。

功能主治治鼻中息肉,呼吸不通利。

用法用量每次1.5克,绵裹纳鼻中,一日换三次。

摘录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七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六:真珠散

药方名称真珠散

处方瓜蒌根末琥珀真珠粉寒水石(煅,醋淬,研)铁粉朱砂(研,飞)甘草末(生)川大黄牙消(枯,研)各等分

制法上药各捣为末,拌匀。

功能主治治五脏积热,毒气上攻,心胸烦闷,口干舌燥,精神恍偬,心忪闷乱,坐卧不安。

用法用量每服3克,以竹叶汤温调下,不拘时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六

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七:真珠散

药方名称真珠散

处方真珠末 丹砂(研)各22克贝齿5枚(灰火中烧,为末)干姜末22克

功能主治治肝虚,眼目迎风流泪。

用法用量上四味,合研匀细,用熟绢帛罗三遍,每仰卧点少许于眼中,合眼少时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七

《董氏小儿方论》:真珠散

药方名称真珠散

处方栝楼根30克蛇退皮(全,炙)3克

功能主治治斑疱疮疹,入眼疼痛,翳膜,眼赤羞明。

用法用量上药为末,用羊子肝1枚,批开去筋膜,掺入药6克,用麻缕缠定,放米泔内煮熟。任意与吃。如少小未能吃羊肝,以熟羊肝研和为丸,如黄米大,以生米泔下10丸,乳头上与亦可,日三服。儿小未能食肝,与乳母食亦佳。

摘录《董氏小儿方论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荜茇汤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:荜茇汤药方名称荜茇汤处方荜茇、荜澄茄、红豆蔻(去皮)、莲花、甘草各等分。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水气病,经服轻粉丸,水退后,须此药补之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,水1盏,生姜1小块(切),

  • 川附丸

    药方名称川附丸处方川乌1两,附子1两,官桂1两,川椒1两,菖蒲1两,甘草1两,骨碎补5钱,天麻5钱,白术5钱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气痹。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温酒送下,1日3次

  • 烂腿膏

    药方名称烂腿膏处方甘石4两,白蜡10两,黄蜡10两,花椒1两5钱,密陀僧1两,麻油48两。制法先以麻油、花椒2味同煎至花椒焦黑,捞去,再熬至滚,入各味搅极匀,至滴水成珠不散,离火略冷,用厚皮纸裁成长方

  • 淋渫药地榆散

    药方名称淋渫药地榆散别名淋渫地榆散处方地榆、蒴藋、荆芥穗、苦参、蛇床子各等分。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肛门痛痒或肿。用法用量淋渫地榆散(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七)。本方方名,《普济方》引作“地榆散”。摘录《御

  • 白鲜皮七味汤

    药方名称白鲜皮七味汤处方白鲜皮3两,干葛5两,黄芩3两,郁金3两,豉5两,栀子10枚,芒消6两。制法上切。功能主治黄疸初得,稍觉心中烦热,外状与平常无别,但举体正黄,甚者眼色如柏,涕、涎、小便及汗悉如

  • 二十四味轻脚丸

    药方名称二十四味轻脚丸处方当归(酒浸,晒)1两,川芎1两,萆薢(盐水煮干)1两,羌活1两,杜仲(姜制,炒)1两,石楠叶1两,薏苡仁1两,大鸡心槟榔1两,华阴细辛1两,枳壳1两,苍术(炒)3分,五加皮3

  • 干咽妙功丸

    药方名称干咽妙功丸处方硼砂(研,抄末)2钱匕,丹砂(研、抄末)4钱,硇砂(飞,研,抄末)1钱,巴豆霜(抄末)3钱匕,桂末半两,益智仁末半两。制法上拌和令匀,用糯米粥为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膈气。咽喉噎

  • 加味左金丸

    《集验良方》卷三:加味左金丸药方名称加味左金丸处方黄连(姜汁炒)半斤,吴萸(汤泡)3两,青皮(醋炒)2两,木香2两,槟榔4两,川芎2两。制法水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因酒食怒气所伤,致肝火郁结,两胁

  • 黄丹油膏

    药方名称黄丹油膏处方松香6克 黄丹6克硫黄6克黄柏6克铅粉1克制法共研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治湿疹。用法用量麻油调,外敷。摘录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

  • 大山蓣圆

    药方名称大山蓣圆处方白术、麦门冬(去心)、白芍药、杏仁(去皮.尖.麸炒黄)、防风(去芦.叉)、川芎,各一两半;大豆黄卷(炒)、熟干地黄、肉桂(去粗皮.僸.炒)、当归(酒浸),各二两半;桔梗、白茯苓(去